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一块特别的石头(教案)

【作者】 曾祥宪

【机构】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民族小学



【正文】

      教材简析:

  《一块特别的石头》是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为“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

  本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终于取得巨大研究成果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数十年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从课文结构上看,综观全文,围绕一块特别的石头,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将捉迷藏产生疑问,向老人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回国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事件都很简单,通俗易懂,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课文并不难,但在体会李四光是怎样动脑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上则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疑问句、设问句。

  2、读懂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引导学生学习这种爱观察、善思考、执著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及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这种爱观察、善思考、执著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阅读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直奔“特别”

  1、揭题、齐读。师:题目中哪一个一下就吸引了你的注意,引起你了的阅读兴趣?(生答)师:特别是什么意思?(生答)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是怎样的?

  生:我想知道它奇怪在哪?

  生:我想知道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怎么来的?

  生:奇怪的大石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师:瞧,一个新颖的题目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我们习作时也要学会拟题哟!好,我们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再一起读课题。

  ……

  师: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感受特别的石头

  1、也许,此时你心中已画起了小问号,这块特别的石头究竟特别在哪呢?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到描写这块石头特别的句子,勾画下来。

  2、抽生汇报。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3、生记住它的特别并抽生填空。(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练习:孤零零 --------   --------  --------  --------

  4、师:这么大一块石头孤零零地立在哪儿,确实特别,难怪,李四光会对他产生兴趣。我们一起来读读,突出它的特别之处。

  三、感受特别的成果

  李四光从这块特别的大石头中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呢?

  引读:这个科学发现特别有意义,它推翻了外国              ,为中国              。

  四、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相机板书:勤学好问、执着探索)生自读课文,找相关句子

  (一)品读对话,感受勤学好问

  1、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课件出示3个问题:

  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⑵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⑶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周围找不到别的石头呢?

  2、指导读对话: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反复读句子,是有疑而问,表示疑问的句子,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B、 “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认识设问句。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陈述句带有十分强烈的感情时,末尾可以用叹号。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

  3、分角色读对话。

  李四光: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小朋友觉得这个问题太可笑、太奇怪了:“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

  陈二爹捋着胡子说:嗯,我小时候它就在这儿了,听我爷爷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爸爸想了想说: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叫“陨石”。或许这块石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李四光: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爸爸摇摇头说:这我可说不上来。

  2、师:仔细读读这5个问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4、创设情境读对话。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理解“打破砂锅问到底”。

  小结:他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小时候的好问、爱动脑、问得执著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体会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师:后来这些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

  1、——第九自然段: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地质学,考察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冰川,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 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抓住“学习、考察、明白”等词语,感悟李四光体会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小结: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十几年,他不断地思索,甚至漂洋过海去英国学习,他真是一个      的人呀!

  2、——第十自然段:回国后,李四光就开始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考察研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A、哪个词特别能表现他的执著?——足迹遍布

  B、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C、想象:他可能走过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课件出示,想象填空)

  小结:压力重重,困难重重,崇山峻岭,千难万险都没能阻止他探索的脚步。他真是一个      的人呀!

  3、小结:从小时候带着疑问,到长大后去英国学习,再到回国考察,漫长的几十年呀,李四光不仅问得执著,思考得执著,还探索得执著,终于(引读):1921年在太行山东麓、山西大同盆地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后来又发现多处冰川遗迹。

  4、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5、这些发现:推翻了某些外国学者的错误断言,为中国第四季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础。

  6、学完课文,你想说: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可否配乐?)

  像李四光这样从小好问善思,执著探索的人还很多,我们边身有这样的人吗?你来夸夸他。(学生畅所欲言)

  六、总结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块特别的石头,这个特别的人,更记住他好问善思,执著探索的特别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一 块 特 别的 石 头

            勤学好问    打破砂锅问到底

李四光     执着探索    学习、考察、明白

                              足迹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