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语》教我做良师

【作者】 许振民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口镇中学



【正文】

      孔子是中国教育界的祖先,《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作为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行为规范。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细细品读《论语》,学习孔子的为师之道,感悟教书育人的真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哪些高尚品德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教育学生做具有仁德的君子

  “仁”是孔子在《论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孔子认为教育是仁者的事业。首先,教师自身应当具备高尚的仁德。在《论语》中,孔子反复强调,作为教师,对自己要“学而不厌”,对学生要“诲人不倦”,修炼道德要“为之不倦”;其次,孔子循循诱导学生成为具有仁德的君子,同时非常警惕弟子蜕变为小人。真正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具有高尚道德与情操,具有远大志向和崇高的责任意识,具有非凡胆识与节气的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通过道德与学养的不断修炼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育在君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首先要修炼自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2、教师要真正关心爱护学生

  (1)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提倡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2)孔子还经常与学生谈心,要求学生不要在他面前有所顾虑,要求学生“各言其志”。一个关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好教师。(3)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对于知识、道德、才能和禀赋不同的学生,他采用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孔子面对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 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识、性格、经验、理解力等多种因素,分别给予不同的答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体现师生平等的精神。 孔子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论语》中,经常出现师生平等研讨问题的场景。有时候,相互争论,甚至学生严厉地批评老师。子见南子,子路不高兴,指责孔子。孔子急得直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以求得子路的理解。孔子还善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提出“当仁不让于师”。例如,有一次他到学生子游管理的武城去,看到那里农民耕种时还伴有乐曲,认为是“杀鸡用牛刀”,子游立即回答他说,记得老师你曾经教导我们,懂得音乐的人士是不会犯上作乱的,今天武城百姓喜欢音乐,有什么不妥呢?孔子马上承认自己错了。(5)对学生既不棒杀,也不捧杀。鲁迅先生说,对青年人有两种迫害的方式,一是棒杀,年轻人有了一点错误,就大加讨伐,全盘否定,就是棒杀。有了一点成绩,就大吹大擂,过渡吹捧,就是捧杀。这都是误人子弟的表现。孔子对学生,能够在指出缺点的同时,看到优点,又能够在表扬成绩的时候,指出错误。例如,他最喜爱的学生是颜回,孔子在表扬他认真学习,始终不倦的同时,委婉地批评他,对于老师的讲课“终日无违,若愚”。他在表扬子路勇敢的同时,批评子路有勇无谋。对学生,该肯定的就及时肯定,该否定的就及时否定,是教师的正确态度,否则学生就会无所措手,严重影响其终身发展。(6)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爱护学生,就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孔子对自己所教导的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而且关注他们一生的事业发展。他经常推荐自己的学生出去担任官员,但不是学生一上任,他就不管了,而是始终关注他们在职位上所作的事情。他一旦发现弟子有违背“仁德”与“理义”规范的行为,就会立即指出,要求弟子改正。例如,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就责备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有给季氏作总管,帮助季氏敛财,孔子就宣布他不是自己的弟子,让学生鸣鼓而攻之!(7)关注学生的安全。 爱护学生,就要关注学生的安全。这里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生命安全,一是政治安全。孔子关心学生的生命安全,弟子有病,老师非常着急。他去探望学生,从窗口伸手抓住学生的手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他要求学生保重身体,注意饮食安全。同时,在政治上,他要求学生“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教师要有宽容之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令教师生气的行为,既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教师同事。如果斤斤计较,虽可能为自己争到了面子,但损失的是同事情与师生谊。所以,一定要多一份宽容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宽容的最高层次不仅仅是有容人之量,更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予德”,“道”是理想的人格,“德”是立身根本和行为准则。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切实提高自己的修养,为人师表。

  孔子真不愧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论何时何地都称得上真理。今天的教师作为孔子的传人,有责任把他的教育思想发扬光大。令人费解的是,很多人一提到教育,开口便是苏霍姆林斯基,闭口就是布鲁姆,而对最符合教育国情的孔子却鲜有提及。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