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科中考备考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

【作者】 马秀珍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坡荷初中



【正文】

      中考既是水平性考试,又是选拔性考试,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还要顾及考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其命题有极其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与之相对应的中考备考工作,也要讲究备考策略和遵循备考原则,充分考虑备考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根据百色市近年来中考命题特点,简单谈谈中考备考中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浅陋之见,权作引玉之“抛砖”。

  一、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强化目标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和历年广西中考说明是百色市中考语文科命题的直接依据,必须认真细致地解读,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以2013年中考为例,百色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13年广西中考说明》的要求来命题,严格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稳中求新、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原则。全卷包含“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默写”、“综合性学习”、“作文”六大板块,既立足基础,又注重能力,侧重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考查,以此衡量初中生达到的语文学习目标和水平。

  只有立足课标和准确理解中考说明,才能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严格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使中考备考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潜心钻研中考题型,掌握中考命题动向

  近几年百色市的中考语文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测试目的也很明确。首先,在内容上侧重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突破了“以本(课文)为本”的命题范围,如现代文阅读材料均是来自课外,重视课内到课外知识点的延伸迁移;其次,调整了主观型试题和客观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压缩客观试题,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再次,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四,试题体现一定的人文色彩,考查内容趋向学生对文本独特的阅读感受。

  三、遵循“以课本为主”和“以形成能力为目标”两个原则

  首先,“以课本为主”的原则,就是要求复习必须以课本为主,以复习资料为辅,不能离开课本而陷入复习资料和题海中。这是因为:第一,《中考说明》已经明确指出考试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课本,尤其是所有的基础知识都不会超出课本范围,例如字的读音、词语的含义、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文学常识乃至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等等都来自课本;第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借助一篇篇千挑万选才选入初中教材的经典文章,只要学生通过深读、精读课文形成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再相应地练习一些题型加以实践操作,就一定能考得好;第三,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主要是通过学习课文的行文思路、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等等获得。

  2012年的百色市中考语文试题,紧扣课本或取材于课本,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科学实施和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也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全体性。文言文阅读篇目《孙权劝学》出自课本,古诗词默写题、古诗词鉴赏题等材料也全部来自课本,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的8个考点都在课内,都能从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找到答题技巧和依据。不管题干材料如何变化,解题答案始终来源于课本,试题的命制真正做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对阅读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备考过程中只要精选课本中的典型篇目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经验,总结出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其次,“以形成能力为目标”的原则,切合新课标提倡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理念。依据这一原则,备考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把精力重点放在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上,而不要去死背各种问题的答案。

  2012年的百色市语文中考试卷,充分体现了“重视基础、强化积累、考查能力”的命题思想。“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病句修改、句子衔接、名著知识、古诗词默写”等题型,都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中的“实词理解、句子品析、阅读体验”等同样是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即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尤其注重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实际运用的能力。

  四、通过强化文体特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改之初,曾经出现“强调整体把握,淡化文体特征”的阅读教学观念和模式。多年实践之后,老师们发现,越是淡化文体特征,学生越是找不到解答阅读题的门路。近几年,百色市中考阅读题都强调文体的特征,传统的文体知识点又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记叙文的主要知识点有:1.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3.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学会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8.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象征、对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等;9.掌握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10.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反语等;11.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说明文的主要知识点有:1.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2.掌握常见的八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做诠释、作比较、画图表;3.掌握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4.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相关内容的概括;6.拓展延伸,主要学会阅读反映最新科技成就的科学小品文。

  议论文的主要考查点有: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找出或概括与论据相关的观点;2.学会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论证结构,弄懂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4.理解关键词句;5.掌握初中阶段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6.理解文章内容,从文章的观点、倾向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备考复习中,我们不能搞押题猜题和题海战术,而是要讲究策略和坚持原则,精讲精练,稳步推进,为决胜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