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权的转移

【作者】 宋培迅

【机构】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处处为学生着想,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把握语文学科学习的角度和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后,还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获取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不断学会独立,不断主动地学习新知,才能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也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主动权的转移,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主动权;转移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主动性往往就没有创造性。在新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学习环境,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有效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长期以来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授受式”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教师已经将这种方式内化为自己教学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思维定势作用下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从理论上都能认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也深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但在课堂上不是太过于刻板就总是在不经意间重操旧式,不知不觉中又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权,无意间又主宰起了课堂,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这使上课教师感到无限困惑。那么,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到底如何才能实现不再主宰课堂的现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实现语文课堂主动权的转移呢?

  一、让学生清楚认识语文学科学习的角度,是实现课堂主动权转移的基础

  随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理解,以及多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理论和方法教师不缺,可就不知道如何去实践和运用。在上课时总还是拿着上课的资料或抄写的教案操持着曾经的老师教自己时的那一套方法。比如文言文教学中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一堂课讲到哪里算哪里,漫无计划和步骤,老师讲得疲惫不堪,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不要说系统的文言知识和文本内容知识了,学到的也只是一些杂乱的东西。“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学生没能自己去经历那些杂草丛生的道路,没有去亲自淌过那一道道河,不会知道最后到达顶峰的艰难,更谈不上享受那份喜悦和精神了。”教师无法知道语文到底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到底要学习什么,长此以往,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其实,高中语文学习无外乎学习“言”和“文”两个方面,以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在教学中常常把这两方面归为“基础知识板块”和“文本知识板块”,关于“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字、词、句”中的有关音、形、义和句子构造及其作用;“文”则是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包括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及其作用,以及最后学习文章后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触动、感受、启示等。让学生清楚语文学习的这两个角度,使学生上课能把握学习的方向,并一项一项的去学习和完成,进而经历各项学习的过程,更把握有关知识在自己思维中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也只有深入了解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角度,学生的主动学习才会有的放矢,使主动学习有方向,也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让学生清楚认识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角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二、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是实现课堂主动权转移的条件。

  学生把握了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角度后,有了学习的方向,知道了要学习内容板块,但在学习中还必须要有恰当的方法和学习路径,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效。如果一个人知道最终要到达的终点,却不知道路径如何走,又不去询问,一定会走出诸多的弯路,甚至会“南辕北辙”,大大降低做事的效益或最终一无所获。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使之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帮助高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实现高中语文课堂主动权的转移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语文学习的方法包括如何学(资料的查找和运用)、如何巩固,以及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的方法。它们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正确学习的重要保证。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实现语文课堂主动权的转移

  由于长期的被动学习,学生学会了吃“自来食”,不想动脑,不会动脑,依赖并习惯于教师的“灌输”,灌多少算多少的思想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整天拼命的玩,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不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走到哪儿算哪儿。大不了考不上大学就到广州打工上班的思想造成学生思维懒惰,学不好还在怪教师教不好,甚至感情用事,评判教师不讲课,或讲不出课来等等的做法。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的过程。因而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方法,还必须有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究,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主动权的转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必须解决学生长期形成的依赖和习惯,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过程,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正确明辨学习中的是非问题。教师更不要三心二意,放不下或害怕自己的做法使学生考试考不好,于是,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会放,一会又“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冷热”不均。从而使学生学会“等待”灌输。进而更加娇惯了学生。造成主动意识的缺失。

  四、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实现课堂主动权的转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在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的角度和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会“觅食”。给他们创造有利于主动学习的条件:有资料可查,有时间和空间可自控。还要给他们一定的展示机会,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展示受到愉悦的感受,激起学生后一步的主动学习激情。

  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主要是学习资源。如让学生课前准备适当的学习资料或工具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找到学习的载体和路径;而“机会”就主要是给他们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说,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没有把学习的时间给他们,那他们怎么主动去学习呀?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集中学习,开课时教师对学生只做必要的心理调适,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再就是介绍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学习的方法,或最多是对所学内容做简单的提示后就要敢于放手。只有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课堂主动权的转移才会成为现实。

  五、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实现课堂主动权的转移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在学生主动学习中,教师更多的要给予学生鼓励,并认真的做好辅导,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持久。那种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动脑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准确、鲜明、充分的学习材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必要时给予学生学习的提纲进行必要的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而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学习中获取知识和能力,更让他们获取了必要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主动学习更有信心,在信心的驱使下使主动学习精神持久地保持,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教师通过辅导帮助他们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更有自信,使他们在课堂上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还应循序渐进地实施,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走向放任自流的误区。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自己去研究、去探讨,使之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处处为学生着想,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把握语文学科学习的角度和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后,还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获取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不断学会独立,不断主动地学习新知,才能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主动权的转移,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