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音乐教学中的快乐成长和德育培养的关联性
【作者】 陈文姣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音乐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必需品,如果说文化课教师是负责学生文化储备和人格修养这一环节,那么音乐教师就是负责学生快乐成长,并完善人格这一板块。让学生在音乐中释放压力,快乐成长,并利用音乐的有关素材,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道德修养、人格的形成对今后人生道路的影响,使德育始终贯彻到音乐教育的始终。【关键词】中学;音乐;快乐成长;德育
学校音乐教育在使中学生与自然界和社会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方面的绝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更有利于学生情商的提高,对中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音乐教育对于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塑造学生的完美品格,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音乐的成功快乐。
一、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想结合更有利于中学生快乐成长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是一股无形的动力
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音乐教育在使中学生与自然界和社会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方面的绝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探明学校音乐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无疑对我国中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快乐是一种心境,在中学音乐知识范畴中,基本上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自然、感恩生活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所谓音乐教育实质上就是借助音乐来教育的活动。音乐教育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广义上的音乐教育,开始于人类音乐的出现,它是伴随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而产生的,狭义上的音乐教育是指借助音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包括家庭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而中学的音乐教育其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教授和普及音乐相关知识,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塑造学生的完美品格为目的的音乐教育。
《新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与效应,绝不仅仅限于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审美能力,他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德育和音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个体的精神生命和整体精神生命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音乐课要尽早的在德育方面深入渗透,能利用音乐的感染力规避一些不良嗜好,引导学生回归质朴
现在的中学生因过早的接触网络,导致心理年龄过早成熟,易被外界事物影响?,网络让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这让学生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聊天,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学习影响很大;漫画、小说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放松,流行八卦新闻让学生有了娱乐的话题,这让一些学习自制力差的学生成绩下滑,这时的学生并处于叛逆阶段,基本上还未脱离稚气又想过早的接触社会,他们的成长对家长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要求中学的音乐课能尽早的在德育方面深入渗透,能利用音乐的感染力规避一些不良嗜好,引导学生回归质朴。在这一方面,艺术歌曲和流行音乐事半功倍。
在中学音乐课本上,有些单元内容分布的不错,比如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爱的呼唤》这一单元,主题构思明确,社会需要爱心滋养,人类需要相互关怀。向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或者给予他们一个鼓励微笑,都能激发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构思正是为体现“爱”这一富有人文精神的主题,所选取的音乐作品主要体现人间真爱,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单元的导语是“每一支歌都流淌着深情,每一首曲都澎湃着真爱。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于
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精神境界,热爱艺术,热爱学生、有崇高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德育功能是音乐、审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我们通过对音乐功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推进音乐教育理论的建设,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进一步发展、丰富和完善德育理论和方法。音乐教学中有着不竭的德育底蕴可以挖掘运用,从而很好的补充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教育,使音乐课切实成为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阵地和渠道。
建议:
1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因材施教。
2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鼓励学生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同时注重自己优势项目的发展。
4教师要在教学中研究和探索更多更契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小云《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模式 》中国音乐教育,2004.9。
[2]费承铿、韩勋国主编《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3]杜世忠德育十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2.5。
[4]郝卫健《加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2013.6。
[5]《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
[6]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教师教育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