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探索

【作者】 刘建刚

【机构】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小学

【摘要】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它集中体现了课堂的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内在生态性关系,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奠定基础。音乐课堂情境创设又有别于其他课堂,因为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与情感价值,音乐课堂中的和谐情境更为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愉悦氛围的营造,更强调音乐作品精神内涵的体验与领悟。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开展情境的创设呢?
【关键词】情境;兴趣;审美情趣;情感体验
【正文】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境。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学习激情的一个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再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才能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在听赏《春天来了》这首歌曲时,我借助电教媒体,播放初春的景色。画面上,绿树、小草、花儿、蝴蝶、蜜蜂交替出现,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唱起“春天来了”,他们的脸上个个露出微笑,一副天真活泼的样子,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投身于春天的怀抱。由于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学生都被吸引住了,教学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技巧,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融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宽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进入音乐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我积极转变观念,实实在在地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地成为“孩子王”,最大限度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真诚的、喜爱的朋友。课堂氛围民主,学生敢表真情、敢吐直言,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成了师生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的园地。

  三、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首先,学校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口号,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唱一首歌,各项活动人人参与,转变了过去少数人参与,多数人观看的局面。其次,音乐课外活动开展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赛、音乐欣赏专题等,改变了过去的单调活动。最后,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即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区里、市里举办的比赛,向社会展示学校音乐教育成果。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请进来,邀请音乐专家来校位同学们做讲座。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活泼乐观的性格,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 

  四、重视情商培养,增强心理素质 

  1、丰富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学过程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原因。作为音乐教师,上课时必须包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2、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个性表现在音乐活动中往往十分明显。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作业成绩好的儿童往往是坚持力强的孩子,一些没有坚持力、没有耐心的孩子总不能很好完成作业,怕累、怕麻烦、贪玩,就学不好,因此,要不断用表扬的方法肯定优点,树立好的典型,激励儿童主动克服不良习惯。 

  五、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表演,增强孩子信心。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比不同龄之间的沟通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设防。很多孩子在老师面前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可在他的交往圈里却是大胆、自信的一员。所以我利用这一点,把原有的班级授课模式改为小组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克敏.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音乐天地. 2003(11) 

  [2]崔皎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1)

  [3]肖园华.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思考[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