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作者】 吉 伟

【机构】 云南省镇雄县第一中学



【正文】

      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其中尤以两种模式最为普遍,它们就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以及对国外课程改革经验的借鉴,新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广大教师的人心,这些都促使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中学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就英语这一学科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研究性学习。

  一、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和指导者(supervisor)。为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科学、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施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主辅的关系,师生之间将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以“课题”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现行高中英语课本都是以话题为中心编排教学内容的。话题由浅入深,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个话题看着为一个话语单位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实施话题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将所教的话题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与本单元话题密切联系的小研究课题。在教每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师将这一单元话题有关的研究课题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查找资料,从哪些角度去研究。学生得到这个题目后,首先会将整个单元的语言材料在老师教之前全部研读一下,还要把以前所学过的相关内容翻阅一下,然后再去阅览室查找资料,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甚至去找有关学科的老师帮助。有了一定的材料后,学生们就会积极地思考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用英文准确地表达出来,等到这个单元教结束时,学生们的英语“小论文”就基本完成了。也许有些学生的英语小论文不怎么样,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问题、观点问题、论点问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只写几十个字,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比结果有时更重要。例如在教Earthquake单元时,笔者给出这样的题目:In what other places of the world do earthquakes often happen?接到这个题目,学生首先要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搞清地震的形成原因,然后再搞清楚世界哪些地方的地形特征与容易产生地震的地形特征相似。那几天,地理老师特别吃香,阅览室里平时无人问津的地震、地理知识方面的杂志一下子受到学生的宠爱。通过这种探讨性研究,学生们能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会逐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将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增强,内在学习动机受到激发

  课前,每个学习小组都按成绩均衡分配人员,小组通过预习提纲,进行主动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由于每个小组成员拥有的学习材料、学到的知识与负责的任务不同,每个人都能够为小组做出特殊贡献。每个人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都必须依赖其他小组成员的合作与支持。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每个人的自尊都受到保护。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使学生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实践中,各组成绩差些的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掌握了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避免了传统课堂上差生跟不上、优等生吃不饱的弊端。而且各小组在预习中,通过动手查资料、讨论,又对知识点给予补充,也提出许多疑问。愉快的学习经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这种内在的动机比外部奖赏意义更大。

  四、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①设计者。研究性学习通常以任务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是一个设计者。②组织者和建议者。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学生的思路,给学生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③资源员。教师应该争取家长和社会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和利用对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条件。④指导者。教师应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当好学生的指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写研究日记,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如何形成研究结论等。

  实践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习个体与学习群体的学习活动相互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以致激活创新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将带给课堂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将带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学习精神和清新愉悦的学习心态,将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