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解救策略

【作者】 房 敏

【机构】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南山镇中心学校



【正文】

      一、拉近师生距离,亲近学困生

  少指责,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关心,少否定,多肯定,融洽同学关系,使他们们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们,同学没有拒绝他们们,班集体欢迎他们们,从而唤起他们们的自尊自爱、自强。这样学困生就会渐渐向班主任打开心灵之门,转化也就水到渠成。我班学生赵某,文化基础差,作文一个字也写不出,最起码的拼音识字都困难。这样的学困生很容易使老师对他们不理不睬,任其自生自灭。由于他们什么都不懂,上课难免不睡觉、吃东西,找人聊天。我理解他们这种无奈。为了使他们上课有所作为,我每堂课都给他们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如抄生字、背记注释等。当他们有所进步时,不忘在全班表扬他们。由于我没有放松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渐渐地,他们在上课时也会听一些课了,成绩也慢慢地上升了。

  二、注重提高学业成绩

  学困生转化效果的好坏,除了看他们们的自信心、兴趣是否提高,还取决于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业成绩呢?课后辅导可以由教师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比如,李某与王某都是学困生,但张凯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而赵康的写作能力稍胜一筹。为此,我让张凯与赵康结成“对子”,互相学习。几周后,张凯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赵康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了,可谓是两全其美。

  三、晓之以理,施之以情

  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困生更需要集体的温暖与师生的爱和信任。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学困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要与优生一视同仁;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然后晓之以理,施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巧妙地使之密切与老师们结合,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

  四、激趣、指导,弹好“主题”

  学困生往往对学习兴趣有一种消极态度,抵触、厌倦,这种消极情绪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名作家的逸闻趣事。在有些知识点的新课的引入中,应尽量有亲身感受的实践作引导,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语文,生活中离不开语文,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语文学习对他们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运用迁移规律,以旧知引出新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们求知的兴趣。②明确责任,督促学生生趣。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③开展活动,巩固兴趣。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语文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小小诊所”“小作家评比”等。特别注意要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五、满足他们们的需要,弥补语文学习中的缺漏

  “语文学困生”的内心也希望把语文学好,希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们弥补某方面的缺漏。①对由于知识系统残缺,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要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完善他们们的知识结构。平时要放低要求,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 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并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②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为教师,做作业为家长,教师追一追,他们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对这些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积极扶持,使其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萌发获得成功的欲望。③有些学生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往往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稍难的题就摸不着头脑了。对这些学生来说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关键,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们找出自己学习方法的缺陷,提出改正措施。例如:有两个以前迷恋电脑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极差,成绩不合格。在帮助他们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激起他们们的兴趣后,他们们更需要我持续地帮助他们们弥补缺漏,扫除前进的障碍。我的具体做法是:从课内和课外补起。课堂上,每当学习生字新词、练读课文时,我就站在他们们的身边,悄悄地告诉他们们:准备一会儿上黑板默写,一会儿朗读课文。我用“心理暗示法”唤起他们们的学习热情,用“任务驱动法”促使他们们自觉主动地学习。课后,针对他们们在课堂上尚未掌握的知识,请到办公室单独练习巩固。这是一种“马拉松式”的弥补方式,必要时还要弥补以前学过的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但很长一段时间下来,这种弥补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们不需要我提醒了,自主地找我检查,询问我什么时间有空。

  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不可操之过急。我想,只要每一位教师怀着一份爱,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与经验,相信能够让学困生从厌恶学习到喜欢学习,最后达到会学、学好、能学,真正做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那样,教学一定会绽放异彩,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