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交流中成长——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之我见

【作者】 王 琼

【机构】 贵州省盘县火铺镇中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忽视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无异于买椟还珠。如果说数学是装载知识的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得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了初中教学教育中重要一环。
【关键词】语言表达;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正文】

      笔者在部分年级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涉及到12个班级,共369人,调查结果显示:准确、规范(包括较好)使用数学语言的学生占45.6%,使用能力一般和较差者占54.4%。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班级之间存在不平衡,年级之间也存在差距,在课堂中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根据有关数据说明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大纲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座谈、讨论等方式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① 数学课堂教学囿于“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口述”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侵害,使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示。 ② 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因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③ 受教师自身条件缺陷的限制,有两种情况:第一、教师自身语言素质差影响了学生;第二、虽然有的教师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却苦于没有对策,或者只能是“零敲碎打”,没有整体系统的部署。 ④ 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中的做法,谈谈对初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的一点体会。 

  一、精心备课,规范数学用语 

  提高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规范数学用语,在概念、定理或结论的表述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与叙述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带好头作好表率。 在备课时教师认真备课。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 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 而且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 

  如对绝对值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4|0;(2-|-4|-2。 第一题好多学生可能会读绝对值-4大于0,第二题学生会说绝对值-4的负号小于-2,这时教师就要恰当地对第一题语言给予指导,-4绝对值大于0;第二题学生自然就会说-4绝对值前再加负号小于-2,这时教师也要给予指导-4绝对值的相反数小于-2,在教学中如能对此进行语言规范,后面学生学相反数就容易多了。 

  二、创设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除了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活动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 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如我们来做一个报数游戏。 两人按自然数顺序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只能报12个数。 比如第1个人可以报1,第2个人可以报223;第1个人也可以报12,第2个人可以报334,这样继续下去,谁报到30,谁就胜。 玩一玩,谁有必胜的策略。 

  三、开放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加强数学语言表达教学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 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 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进行交谈。 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 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四、注重用榜样学生去影响学生 

  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的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地强调作用更明显。 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 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学生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润物无声,应在日积月累中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通过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更深一步帮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