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情感是打开作文写作之门的钥匙

【作者】 孔令丁

【机构】 贵州省水城县青林乡青林小学



【正文】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切实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我个人认为,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首先,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依赖于认识。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但情感又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例如,对一种事物的喜爱,能促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去认识它,了解它;相反,如果我们讨厌一种事物,就可能性不去理睬它,甚至就在眼皮底下也视而不见。

  其次,饱含情感地认识事物,使事物也染上感情色彩。而带上感情色彩的事物,往往更容易为我们认识和接受。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春草”,它“嫩嫩的”、“绿绿的”、“软软的”,一闭眼,一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境界就会映在脑中,那是让人期待的一幅美丽画面啊!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出来。

  最后,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所以说,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情意性。一篇好的文章总是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般。而许许多多的文章都是在作者激情如注的情况下诞生的。可见,情感对文章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情感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辅导学生写一篇介绍暑假生活的作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一些事,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事情,这时学生往往就有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把自己的小故事讲出来。当然,事情一旦叙述清楚,再动笔把它写下不来,就不再困难。

  第二,引导实践,培养学生情感。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而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劳动,只能三言两语写自我服务劳动,或者从有限的几次卫生大扫除中去搜索枯肠,就写不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第三,教师带头写好“下水”文,熏陶学生情感。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文”。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曾记得我初中时的语文教师蔡秉留,他总是跟我们一起写作文,写完后他就给我们读,我们在惊奇的同时又能学到一些好词好句,视野又能得到开拓,大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作文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爱好作文,文章写得情趣盎然,鞭辟入理,学生也会情动而辞发,逐步写好作文。

  第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稳定学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为此,教师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敢于大胆地把一些真实的事情、心理真实的感受写到作文中去。从而做到作文内容的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也使学生更加喜欢写作文。

  第五,肯定成绩,深化学生的情感。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学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学业成就范围内。在作文过程中,肯定学生成绩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热情鼓励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个性培养原则。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予以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为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经常创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如:片断练习、即兴作文、口头作文等。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写作文了。

  第六,广泛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感。好的文学作品,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人们的情感,它们总能给人积极上进、奋发的动力,读的人会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为人处世的一些思想或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世界不同的情感,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并把它们加以传承,从而推动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既有利于学生的人格的培养又有利于社会进步。正因为这,我在课堂上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自己看过的好作品,时时不忘把一些精彩的片段拿出来给学生分享分享,从而把学生带到好的情感当中。在课外,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把自己认为有触动的字、词、句抄写下来,并作出自己的心灵体会,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作文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体会到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