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应用与体育学科整合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 张喜春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二十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体育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为体育学科教育教学服务,使学生在学习有价值的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充分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思维,达到体育运动技能与知识的完美结合。本论文主要论证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二者的相互关系。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工具,是辅导作用,而不能替代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关键词】体育;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的概念
1.1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是指通过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体育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的优势
2.1、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前的课堂教学,我都是通过口头表述结合自身的动作示范来进行组织教学,难以展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更别说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景。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从而有所发现,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例如在教授少年拳第三套动作时,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了教学幻灯片,在教学前就从图文、声音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达到兴奋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向往自己也能够是这个教学题材里面的主人翁,这样就达到了学习的需求关系。为下一步的学,提供了良好的动机。教学幻灯片可以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路线,用力方向特别腾跃过程中的瞬时动作定位,让学生看得更真实,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反应时间。这是教师在示范动作时无法做到的。运用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图片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
2.2生动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技能熟练度的积累,以掌握技能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体育技能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体育知识结构的现状。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生动地展示技能与知识的相互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握整体,探知细节。例如在篮球防守教学中,利用幻灯片技术,能完整的一次防守生动形象、知识与技能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让学生理解了各个位置准确、规范的跑位与个人技能配合的防守关系,防止了学生刚开始接触篮球攻防技术时的随意性,避免了个人主观地进行对攻防技术的加工。从而在整体的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个人积极性,更好的把握防守技术的整体关系。
2.3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体育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困难,老师的教学也非常吃力。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就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解决这一矛盾那么我相信这是在教学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这个矛盾一直困惑着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如今,信息技术走进了我的课堂,在一次信息技术学习交流中,我发现在了信息技术的一些功能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大胆地运用,并且它成功地实现了把体育的相关知识由深涩难懂向形象易懂的完美转换,解决了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知识中比较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知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技能传授比知识传授要来的快得多,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的理解体育运动知识,就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把体育知识进行形象化。如:体育运动的供能形式,就可以制作一个短的视频,把人体看做是一台机器,把脂肪、糖、ATP 等供能形式当做是不同的燃料,不同运动供能形式参与的情况就可以很逼真的展现正在学生的视觉中,把抽象的体育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图像处理功能就转换成了形象的、生活的、常见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可以很自然的学习到了人体运动的供能形式。
2.4善用媒体工具的记忆和反馈功能,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并且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知识共享功能,它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而且还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例如在让学生做人体运动部位发力时,如果学生拖动目标所到的位置不正确,反馈系统会马上提示,教师再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当获取正确答案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并能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知识。另外,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减少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次数,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达到知识与情感的交互推进。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研教学教法以及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上。
三、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的关系
3.1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二者的关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为体育教学服务。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达到有效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与体育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教学,不能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体育教学的特点。有部分教师想当然的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技术改革的新趋向,似乎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了“信息技术”就是优质课。只要应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是教学上的跟上了形势,甚至领先了潮流。因而导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唯信息技术是用,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忽略了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的老师上课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各类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录像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和课件制作的精美,一节课下来似乎成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展示课,但是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却不甚了了,连听课的老师也是一头雾水。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录像”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人机交换的信息环境。但是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
四 结论
4.1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关系到信息技术是否能够更好地为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服务的重要工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工作中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体育教学方法,反思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我相信,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的开发,将对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划时代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青少年体能锻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3]《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 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印发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