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新探
【作者】 宗 锋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泉源乡初级中学
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篇章结构、信息内容及阅读技能与策略的学习和培养。阅读课作为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学习新语法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从考试和评价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在现在的各类各级考试中,阅读都是考试的主要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由于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有效地开发、利用阅读课的资源。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既定目标?如何恰当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通过实践发现,三段式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是成功的探索,它包括三个层面,每个层面有不同的要求。
1.Pre-reading 阅读前阶段 在这一阶段一般采用游戏或故事教学的原则,应注重内容的趣味性,通过复习热身和合理的导入,排除障碍,降低阅读难度。采用的方式可以在情景会话中渗透自然新语言(可进行阅读预测),也可以在游戏或故事中理解新词或语言,给学生阅读提示。
?(1)复习热身要有目的性 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激活?如何把要阅读的内容与学生已知的一些事物联系起来?怎样才能将语言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出来?通过阅读前的一些热身活动,可以较好地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时候,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对所要学习的材料进行合理而有趣地迁移,尽量创设出生动的语境(如通过投影片、图片、简笔画、动作等)使学生对语篇所涉及到的部分语言综合知识有所了解,从而达到阅读中的潜移默化。
(2)导入设计要有趣味性 在教学整篇文章前,教师应高屋建瓴,把要学的文章浓缩或改编成精彩的片段,把重点的词组、句子,溶入其中,通过现有的教学工具,如挂图、幻灯等媒体,展现出文章的基本故事形象。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把整个故事梗概及重点的语言点呈现出来,这样就为下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例如我在学习新目标九年级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前,就是通过《英语辅导报》第7期“背景平台”中的一篇故事,通过添加Anna和她爸爸两个动画来导入的,同时也渗透了英美文化中的礼貌行为,和中国一些青少年的霸气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无形之中使学生领悟到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礼仪问题。
2. In-reading 阅读中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设置任务时要由易及难,引导学生进行由略到细的阅读。
(1)对阅读的指导要到位 要纠正学生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如出声读、回读(不停地往回看)、指读(手指指着读)等。要教会学生“眼球运动”,即眼睛转动的速度要快,视角要广。教会阅读技巧,如意群阅读法。意群通常是指意义上及语法结构上联系比较紧密的一组词,以意群为单位阅读能提高速度。扫读(skimming)、略读(scanning)是阅读策略中两个比较基本的技巧。扫读是快速浏览、抓住主题,往往在阅读开始时做。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主题句、关键词,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略读是怀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围绕着问题在文中快速找出答案。
(2)对任务的设置要合理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问题要有启发性,且难易适度,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据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另外,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其次,提出能让学生通过略读就能快速在语篇中找到明显答案的连贯的问题,帮助他综观全文,获取对语篇的完整印象,训练学生整体理解的技能;或者提出一些推断性问题让学生通过精读领会语篇的细节,根据问题迅速定位,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判断、推测,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延伸性问题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
3. Post-reading阅读后阶段 在这一阶段本着“利用资源,拓展教学”的原则,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评估检查和思维的拓展训练设计必须精心。一般可采用分层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1)评估检查要跟上 阅读课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一个“练”字。效果尤其需通过笔头来检测,因为这更突出了实践的原则。故而需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典型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活学活用之目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比较,展开具体读解。教师应重点采用语感训练法,重点训练学生的分析与比较的思维能力,最后概括、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仅此还不够,必须要通过最后一关:做练习和矫正,达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达到自学英语的目的。
(2)资源开发要升华 多年来英语教学不很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拘泥于教科书,没有配合上合理的阅读量。虽然有些练习中包含任务型的阅读练习,但学生大多为完成任务而完成,缺乏兴趣。因此,将报刊杂志等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辅助阅读教学,往往行之有效。那么,我们就应该为学生选择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理解是保证,学生的运用能力是关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