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 巩伟娟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以及如何使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养得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学论的特征之一, 是培养一种完善的人的教育。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殊不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显然,人文精神是英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做出新的确定,教师的角色要做出新的转换。
在实施新《标准》的过程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减少对课堂的控制, 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提供心理与精神的支持, 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发展语言能力, 体验成功, 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还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 因而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能时刻体味到一种温暖与关怀,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有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话题组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教材选材涉及中外历史、人物、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饮食健康等,几乎涵盖了课标要求的24 个话题。有些话题反复出现,如涉及人物的话题,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就有以下单元:
B1 Unit 5 Nelson Mandela――amodern hero
Topics: The qualities of a great
person; The lives of some great peopleB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Topics: Great women and theirachievements
B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Topics: Important people, historyand methods of agriculture
B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Topics: How to organize scientificresearch; Contributions of scientists
这些话题都是有关伟人、名人、成功人士和有贡献的人,揭示的主题又各有侧重,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话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主题、发掘其中的人文思想。
三、展开探究式学习,体味人文意味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探究过程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人、事和各种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让学生对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思维能力,人文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英语课程教学中也不能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在探究式学习中能够很好的渗透人文色彩,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升。
在学习《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时,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回忆和自己的好朋友相识相处的过往,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找找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经历。这个过程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学生们纷纷举手,滔滔不绝的讲述这各自的经历,都非常乐于分享。然而,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领会到生活中应当如何更好的和人相处,自己应当具备怎样的品质。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对于自我有一个良好的反思,这恰好是人文意味的一种良好体现,于是,我对学生们的发言适当的进行控制,有意识的将他们引到教学重点上来,等学生们结束发言后我会对他们的话进行总结,提炼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并且和全班同学分享。这个过程让学生们从大家的经历中感受到与人相处的艺术,也突出了教学重点,让学生们在探究是学习的过程中体味到人文意味。
四、在评价方式方面体现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实施形成性评价,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它的方式有自我评估、相互评估、教师评估等。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学习档案等。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对学生进行期中、期末时的终结性评价, 一味地强调学习结果, 而是要善于运用形成性评价,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工具,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从而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评价过程中。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深化教学的基点。我们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只有学习英语与发展人文素养有机地融合,和谐地发展,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能力的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