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渗透字理—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魅力

【作者】 岑美芳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正文】

      字理,简单说就是构字原理,就是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字理教学既包括字理识字、字理析词以及依据字理准确无误地理解和运用字词。字理识字能让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间的联系,能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抓住某些“文眼”和文中的关键字进行合理、巧妙地进行字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体会句子含义,领会文章,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魅力四射。下面结合自己的两个教学实例,谈谈字理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旨在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一、字理揭题,开堂激趣

  课题的揭示好与不好,将关系到这节课在一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为此,老师要通过必要的手段,创设某种情境,提出某种假设或猜疑,揭示某种矛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转入要学习的内容中去。揭题时,老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抓住课文题目中的题眼,运用字理对课题进行阐述。以既形象又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迫切学习课文的欲望。

  在教学《春晓》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析解题眼,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

  师(出示课题问):今天我们要学习《春晓》这首古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春”与“晓”这两位新朋友呀?

  生:我给大家介绍“春”,它是上下结构,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底。

  师:你真了不起,会运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识字。那从“春”字,你们知道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了吗?

  生:春天。

  师:对,那“晓”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1:“晓”左边是“日”,右边和“烧火”的“烧”的右边一样。

  师: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加了一个日字旁吗?(课件出示:篆文(太阳)(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高),造字本义:太阳升高,完全天亮)。那么太阳是什么时候升起来呢?

  生1:早上。

  师:对,“晓”字就是早上的意思,那“春晓”呢?

  生2:“春晓”就是指春天的早上。

  生3:我知道古诗描写的时间是春天里的一个早晨。

  以上的教例,我是结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通过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分解—演绎”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以字理析解“晓”字的字形和字义,即使学生生动地理解课题,又能使学生很快整体感知古诗内容,为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对题眼进行字理析解,这样的教学有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文本,为理解诗意埋下伏笔。

  二、抓关键字词,合理析解

  所谓关键词一般是指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比较重要的甚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运用字理的方法解析文题中的关键词或文句中的关键词,是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还能让学生深切地感悟汉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如《白鹅》这一课重点表现了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准确、幽默的语言突出了白鹅的这一特点,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身,如见其形。文中作者主要从鹅的叫声、步态及吃相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高傲”的白鹅形象。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白鹅的叫声这个内容时,我主要通过以下情景引导学生抓住文句中的难点词“厉声叫嚣”,特别是关键字“嚣”来了解鹅的叫声,从而体会白鹅的高傲。

  师(出示课件“嚣”字,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们对这个字有什么印象?

  生:这个字有好几个“口”。

  师:你们猜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

  生1:跟嘴巴有关。

  生2:跟声音有关。

  师(肯定了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个字可是有四个“口”啊,大家想一想,四个口同时说话声音会怎样呢?

  生:声音很多,很大声。

  师:对!另外,“嚣”字的中间是一个“页”,大家说说“页”字旁跟什么有关?

  师(提示):“首”作为偏旁时写为“页”,“页”字旁表示“头”的意思。“嚣”字有两个“口”在头上面,两个“口”在头下面,而且都一前一后。大家想一想,它是怎么叫的呀?

  生:抬着头叫,低着头叫,对着前面叫,又对着后面叫。

  师:对呀,前后左右地叫,非常生气,且见到谁就对着谁叫。现在大家回忆回忆,都见过它对着谁叫呀?

  生1:我见过它对着小狗叫。

  生2:我见过它对着小猫叫。

  生3:我见过它对着大公鸡叫。

  师:是的,谁来了都会叫,且气冲头部,忍不住前后左右又喊又叫,这就是“叫嚣”。大家再回忆回忆,它叫嚣时的神态、气焰是怎么样子的?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鹅的傲慢和嚣张):很大声且到处叫,非常的嚣张,这声音你们听起来觉得怎么样?

  生:很可怕。

  师(出示“厉声叫嚣”整个词):先说说“厉”是什么意思?

  生:厉害、严厉。

  师:对!“厉声叫嚣”整个词的意思就是:气冲头部,忍不住前后左右又喊又叫,非常嚣张,非常严厉。

  师:凡是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谁都不怕,谁都不放在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啊?

  生:(会联系到上面的内容回答):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这时,我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个句子,让学生齐读,再一次整体感受白鹅的高傲。

  上例在关键词“厉声叫嚣”的教学中,我是依据“分解—组合”法灵活地析解汉字的。通过先分解其组合的部件“口”和“页”字,了解其各自的基本含义,然后再“合几个部件为一”地弄清“嚣”字组合后的整体含义。这样能透彻地了解其字义,意义地识记其字形,这就是“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同样,在理解“厉声叫嚣”这个词时,也是先把“厉”和“嚣”分解出来理解,再串联起来理解整个词。从本源上理解了整个词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文中义。这样的方法能抓住根本,诠释到位,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顺理成章,学习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记忆深刻。

  可以这么说,书本中一个个灵动的汉字那都是有灵魂、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它们都记载着一个个丰富的历史故事,见证着最初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教师应善于挖掘字理知识的潜力,体现字理知识的价值,并合理运用,将字理分析适当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