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组合作团队竞赛”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作者】 吴晓莹
【机构】 新疆奎屯市第二中学
一、“小组合作——团队竞赛”思想的解析
我们的理论依据是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思想的精髓,概而言之,就是合作与竞赛。合作是依托,竞赛是灵魂。运动会上,运动员你追我赶是竞赛;观众为自己班级或学校的运动员呐喊助威是合作。正是由于竞赛和合作有机结合才使得场面亢奋、热烈、火爆。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力争制造这样的一种情景,使所有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3、4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是当下随处可见的课堂学习形式,就当下所流行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看,合作已经初具形式,缺少的是竞赛。没有竞赛便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营造不出火烈的场面。
在课堂上为什么不组织竞赛?这是因为在我国,一个班50个左右的学生,按3、4个人一个单元分组,将会产生十几个小组,那么多的单元之间开展竞赛,很难组织。我们的实验是将组织形式做了灵活变通。把分组变为分团队,一个学习班分成2个团队,学生以团队为单元做竞赛,一对一对决,很好地解决了竞赛难组织问题。同时兼顾小组和个人的表现,使得团队和个人的荣誉得以有机结合。
二、“小组合作——团队竞赛”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1.团队划分。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两个团队,形成以队长为核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团队根据座次又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相邻三人为一组,中间安排一名相对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主持小组的合作讨论,负责对其他两名同学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团队划分的原则是均衡,两个团队和团队中各组的整体水平要大体相当。每一个人都享受所在团队的荣誉,同时担负着为所在团队争取荣誉的责任。团队名字由队长带领团队,充分发挥智慧和想象力共同设计,“激情队和梦想队”、“卓越队和给力队”、“键盘队和鼠标队”、“巾帼队和须眉队”等气势高昂、趣味横生的名字便由此而生。
2.课前激励。为了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队长会在课前带领本队队员大喊他们自己设计的口号如“巾帼不让须眉”、“男儿当自强”、“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等,响亮的口号将学生们的气势喊了上来,再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每个同学都劲头十足、精神抖擞,为高效课堂的顺利进行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竞赛题目设计。竞赛题目可以由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好,也可以是学生设计,要注意的是:一是竞赛题目要成对出现,确保两队队员都有机会回答或操作。二是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另外,素材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在《学一点儿版面设计》一课中,我们准备了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素材,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信息技术操作知识,还加强了对世园会的认识,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
4.课堂竞赛形式。在“小组合作、团队竞赛”教学组织策略中。竞赛形式的多样性令学生们神采飞扬、活力四射。常用的竞赛形式有:一是比通过人数。队长清点对方操作正确的通过人数,并抽查对方2-3名学生;二是抢答。老师出示问题,学生举手抢答,答对为本队得到相应的分值,答错,则其他同学继续抢答或者答题权归对方;三是队长指定对方队员答题。这种竞赛形式,队长一般会指定对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以往学生的课堂表现好与不好,都是个人的事,现在则不然。被指到的学生表现精彩,团队队员就会送给他真诚的掌声,为他自豪;而如果学生有困难,同学们也会真诚地给予鼓励和帮助,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无形中得到升华;四是抽签决定回答问题者。抽签竞赛的随机性使每个学生都可能被抽到,这种竞赛更具挑战性,为了给团队争得荣誉,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聚精会神、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五是小组PK。两个团队分别找一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获胜者为本团队赢得分数;六是找竞争伙伴。每个学生在对方团队都有一名竞争伙伴,一般是成绩相当的两名学生。为了公平起见,通常第一题通过抽签决定答题者,剩余一题则由其竞争伙伴完成。
竞赛的目的是既要体现组内合作,又要注重团队竞赛,同时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竞赛可以是在课堂上穿插进行(如新授课),也可以是整堂课竞赛(如复习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环节和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适当的竞赛形式。
5.总结表彰。教学过程中,要对竞赛成绩适时小结,以激发两队竞赛的热情和成功的欲望。一节课结束时,对两个团队的竞赛成绩进行总结,奖励优胜队,同时鼓励落后队在以后的竞赛中奋起直追。如“本轮竞赛,团结队以微弱优势领先,送上我们真诚的掌声表示祝贺!创新队,你们服气吗?(不服),那就让我们在下一轮竞赛见!”
三、课堂的新气象
1.课堂走神,破坏纪律的现象基本消失了。以前,尽管教师一再强调课堂纪律,可总有个别学生开小差、借着讨论问题的幌子聊天海侃。现在,在激烈竞赛氛围下,学生一旦走神,就不能完成任务,也就不能给团队加分,所以谁也不敢不用心;有操作掌握不好的学生,同小组或团队的同学都齐心协力予以帮助或督促。
2.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竞赛中,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得到很大的满足,所以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们的期待。学生对新课堂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用“好评如潮”来形容,并不为过。在评课时有的学生写道“上课了,我们十分激动,都想为自己的队伍加分……我们的口号是:第一第一,耶!”有的写道:“要说最紧张的抢答时刻来了,在这一刻,同学们打起精神,全力以赴,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腔热血。”有的写道“下课的铃声在不知不觉钟响了起来,老师宣布甲团获胜,大家都十分不服气,希望这节课还没结束,能为自己团扳回几分。”
3.形成了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以前学生课堂表现好与不好,都是个人的事。现在则不然,那个学生表现突出、操作出色,团队成员就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就会敬佩羡慕赞赏他,就会以他为自豪;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荣誉,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的教学组织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使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