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新——从美术课中开始
【作者】 王丽苑
【机构】 新疆石河子总场北泉镇一小
虽然美术课被人们称为“小三科”之一,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学科中一个字少写或多写一笔就是错字,数学学科更是严谨,1+1必须等于2。而美术学科却以有创新或与众不同的作品为佳。因此,在美术课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做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在进入小学时已经六岁半了,在这六年半里,他们几乎都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的,突然间就去创新,他们肯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因为孩子们太小,不知道创新是什么,有什么好处,也不懂得还能使国家富强什么的大道理。这时我就在美术课上给学生讲一些实例说明创新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如:古代的人们梦想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飞机,我们现在才有机会乘坐飞机在天空中俯瞰大地,甚至乘座飞船飞向太空。那么古人盼望着人类也能和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想法,就是创新意识,只有有了这种创新意识才能够乐意去创新,从而提高创新能力,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才有创新的成果。再如电脑、电视、电话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便利、乐趣和知识,这也是勇于创新的人们通过创新才有的结果。
另外在美术课堂上,我因势利导激发孩子们的创新热情。在美术教学中,除通过视觉欣赏祖国的美景,让学生从家乡和祖国的美景中触发想象,陶冶爱国情操外,我还把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事情讲给孩子们,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美术的热情。六年级有一课是设计一个酒瓶造型和标签。上课时,我讲完设计知识后,对同学们说:“我们中国的外包装设计水平还很落后,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国家的商品由于外包装设计不精美,一流的商品只能卖三流的价钱。而西欧一些国家的商品虽然内在质量比不上我们,但由于外包装精美,却能卖一流的价钱。就因为我们国家的外包装设计水平低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学们想不想改变这种现状?”“想”“那我们怎么做呢?”同学们群情激昂,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都表示要好好学习美术,努力培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来当一名设计师,为我们国家的商品设计出最精美的包装,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那节课同学们设计的作品非常出色,而且把热爱祖国的意识蕴含进作品之中。
通过谈话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创新和创新给人们带来的好处,都有了创新的欲望,可毕竟孩子们形成了模仿的习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地进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在低年级美术绘画或手工课中,我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求异创作”的方法,就是允许学生在模仿别人作品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创意。使学生的作品与原作有一些改变,这是简单的“求异创作”。另外,因受范作的启发而创作出与原作有较大改变的作品,这就是较高级的“求异创作”。这种方法我不仅讲给低年级的学生听,还经常在课堂上示范给学生们,使他们更直观的理解创作的方法,不断的进步。
在绘画课上,针对一些有创意、有想法但不会画具体形象的学生,我教给他们用“拼凑创作法”,就是让学生准备一些儿童绘画工具书,不会画的具体造型可以在上面找出来,然后按照自己的创意安排在画面中,使自己的画面不断充实、完整、丰富起来,最终成为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
为防止孩子们闭门造车,我运用“写生法”鼓励学生养成写生的好习惯,使他们懂得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美,寻找艺术。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有速写本,每当学校组织郊游、运动会等活动时,孩子们就带上它,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场面和景色。
在写生的基础上,我又想出了用“写生创作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写生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创意,如在上《自行车写生》一课的时候,孩子们在把自行车画好的基础上,有的给小自行车添加一对翅膀,一位美丽的女孩骑在自行车上;有的边写生边又设计出一辆造型别致的自行车;有的在车把上加上了五彩的气球,一只可爱的小熊笑眯眯的坐在小车上;有的加上了风景,有的在车旁画上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使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想象创作法”就是基本没有参照,学生完全自己按课题要求通过想象,构思创作并亲手实施制作或绘画过程而完成作品的方法,这是一种较有难度的创作方法。一般这样的课我只给学生一些要求,并不示范和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充分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美术手工课上,一些学生没有想出好的创意,一时不知所措。于是,我就示范给他们“随机创作法”:在进行美术创作之前应先创作构思,但很长时间没有灵感出现,也没有想出更好的设计方案。可一些特定的美术材料就摆在我们面前,这时不妨动手试一试,想一步,做一步,边想边制作,边制作边想,经过努力最终也能完成一件非常有创意的手工作品。通过示范此方法,学生们觉得手工创作也并不太难,有了创作的愿望,创作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当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抛弃美术技法的学习,在美术课上,无论是手工课还是绘画课,我都是在让学生熟悉技法的前提下来进行创作的,并且还鼓励学生对技法和材料的使用也要勇于创新,创出不同的技法来丰富作品,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创造美。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新能力用于其他学科,用于生活中,用于科学小发明中,用于班级管理中,用于劳动中......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若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多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经过小学美术课六年的熏陶、训练,孩子们创新的习惯已经养成,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将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我想他们都会创造性地学习、生活和工作,成为真正的创造之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