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作者】 王 军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



【正文】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生物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可以更好的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没有问题情境,不可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能力,也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

  1、问题情境可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在讲到“伴性遗传”时,教师创设问题:

  (1)什么是伴性遗传?为什么有些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呢?

  (3)对全国色盲患者的统计结果表明,男性色盲患者的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患者的发病率仅为0.49%。你们知道这些是为什么吗?此时,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马上被调动起来,他们会聚精会神,积极投入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2、问题情境可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发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学生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当学生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理解了渗透作用原理之后,可创设如下问题,进一步探究知识。

  (1)为什么要选用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用白色的洋葱可以吗?(2)当把蔗糖溶液的浓度提高到50%时,换入清水中后是否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状态,从而顺利地得出结论。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把问题情境的难度提高。

  (3)如果把洋葱表皮细胞浸入到5%Nacl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在学生观察到与蔗糖溶液中的不同现象后,与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原因。在学生自主的探索和求知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使教学重点、难点在愉快的气氛中比较容易地被学生掌握了。

  二、创设形象性情境

  创设形象性情境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形象性情境,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同时又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的限制,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必修三的《基因工程》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创设形象性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选两种颜色的纸条,在上面印上一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取其中一条用胶水粘成环状用来模拟运载体—一质粒。另一色的纸条模拟目的基因。请学生尝试模拟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过程。并请学生思考一些经常困扰学生的问题:目的基因可否自身环化?质粒呢?如何保证目的基因与质粒顺利结合呢?如此等等。通过这样一种形象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高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我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1)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2)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3)验证生活经验;(4)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例如,第三章的第八节是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在讲完厌氧型中的乳酸菌后,告诉学生,酸奶的生产就是利用了乳酸菌的新陈代谢,并进一步提出了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求:①请吃过酸奶的同学谈感受;②请注意“酸奶”不是“优酸乳”饮料;③请同学们回去后,偿一下保质期内的酸奶;④正常酸奶的包装盒是不会“鼓”起来的,为什么?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高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高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四、创设实验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把各个实验分散在课本中,将实验和知识内容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了实验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感觉。更为合理的是将部分实验的实验指导编排在教材正文相应的知识内容之前,如“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实验,叙述方式也做了相应的改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获得结论。

  总之,生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情境的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多种多样。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因课制宜,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情境创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