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摆小棒——计算教学的支撑
【作者】 刘 青
【机构】 贵州省黔西县新仁苗族乡折溪小学
【摘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使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就要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何为算理?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关键词】计算教学;支撑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使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就要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何为算理?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
透彻理解算理是熟练掌握算法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但我们又如何突破算理教学的枯燥乏味和抽象难懂的问题呢?当然是要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摆小棒就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的方法。
1、摆小棒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直观教学手段中,摆小棒也成为低学段理解算理的必不可少的方式,而低学段的计算学习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所以摆小棒这一直观手段的运用在计算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观动作思维。因此低年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算理,发展数学思维。要运用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时不能忽视算法的抽象概括。比如:在一年级8加几教学中,根据情景列出算式:8+7,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摆8根,再摆7根,学生从7根里拿2根给8根凑10根,10根再加5根就是15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先把7根分成2根和5根,再把2根分给8根凑成10根……..。完成摆小棒的过程后让学生完成计算,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抽象出摆小棒的过程,有了摆小棒这一直观的手段,学生自然会很容易理解算法。再如:(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这节课中,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环节:(1)学生操作摆小棒。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毋庸置疑,对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更有助于学生明晰计算的过程与方法,形成计算的技能,发展数学的思维。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的观察、比较、想像、探究等深层次思维介入到操作活动中时,操作才是有价值的。教师在学生进行操作时应该尽量走出形式化的误区,努力提升操作所蕴含的思维价值。
2、摆小棒可以增加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摆小棒作为一种操作、参与,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些实践活动,恰如其分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参与求知过程,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一节课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同老师一起摆小棒,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逐步领会这节课的算理,逐步分散难点并突出难点。
3、摆小棒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创新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教师要设置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给他们操作学具的机会。通过动手摆一摆,体会操作、探索、发现答案的乐趣,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萌发创新的灵感。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出示42-28,解决竖式计算难点理解从十位退一时,让学生先摆小棒寻求答案,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算法。 ⑴从四捆中拿出1捆拆开和2根合并在一起再拿,待学生操作后问:你是怎样摆的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再小结,肯定他们的想法。借助学具操作的表象,回忆摆小棒的过程,推出笔算时的方法及算理,很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这样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位置上。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重要,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借助操作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实,摆小棒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在算理直观化与算法抽象性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
小棒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也为今后更大更复杂的乘除法数的计算奠定了思维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