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巧以运用,让小语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作者】 常思豫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实验中学

【摘要】在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课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迫切需要建造成一所五彩缤纷的乐园。孩子们在这所充满希望、充满绚丽的天地里,不再机械地识记生字,不再乏味地朗读课文……他们可以在乐园里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
【关键词】小语课堂;孩子;乐园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小语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实践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此,我们在潜研课标、深谙学清的基础上,巧以运用,妙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小语的兴趣,引导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小语知识教育的活动中去,让小语课堂由此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万用万灵的金钥匙。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小语教师精研方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孩子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探究小语知识,使之在愉悦的环境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如学习上下五千年时,我精心编撰故事情节,随着我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历史故事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激越或让人内心悸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却戛然而止,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孩子——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后面的更精彩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投入新课的学习兴致中,其效果比任何喋喋不休的说教都行之有效!

  二、语言熏陶,诱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师赖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小语课堂语言既要求清晰流畅、还要富有童趣、童真,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语境影响;同时要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节奏美感。如学习培养上课良好的习惯时,我利用一首小儿歌——“铃声响,要安静,手放平,坐端正!”教给孩子们。每次上课铃声响起,就由班长起头,全班大声念儿歌。本来乱哄哄的教室,很快就会安静下来。美的语言能引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探求新知,又受到美的熏陶。如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如此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世界的人竟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一生写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回眸她87年的漫漫人生,我们不由惊叹——生命的奇迹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如果你翻开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你的心灵之光将由此被点燃。藉此引导学生趣味阅读的兴趣。这样,使所学内容寓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寓学于情趣之中,同时渗透了品行教育。由此,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既使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又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走进生活,发展学生乐趣

  新课改的最大改变在于学生学习方式上的改变,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依据小语课标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以生活语文为支点,充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引起高度注意,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促使小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实践。如菜园里一课的学习,这是一堂利用情境,借助实物认识“萝卜”、“豆角”、“菜”等汉字的识字课。课堂上,讲桌、课桌成了蔬菜摊。小学生对此新奇不已—这些蔬菜怎么长成这个样子?能说出这些蔬菜的名字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蔬菜,再交流汇报。老师适时把蔬菜名片放到每种蔬菜水果的上边,学生对照蔬菜与名片上的汉字认读。教室里热闹非凡,学生兴趣盎然,整堂课都沉浸在欢乐之中。这样,使学生生活实际与小语知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感悟语文知识的亲切,更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教育理念。

  四、多彩活动,丰富学习乐趣

  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兴趣,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学习“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后,我引导小学生借助于《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形象让孩子自己表演,再现人、动物和大自然的微妙场景。孩子们虽小,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一定很到位,但是,他们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良好的愿望表现无遗。由于很好地发挥了学生这一学习的小主人翁的作用,虽然,剧情的安排有些稚嫩,语言的表达有些欠妥,表演也不是很到位,但由此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丰富了学习乐趣,拓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实践探究,深化学习情趣

  新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如开展“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话题的课外演讲比赛;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我有一个小小心愿”的5分钟演讲,抒发愿望,正确引领其正能量行为习惯;或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周的主题班会,让孩子们轮流主持——如“节约每一滴水”活动;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如“读书的乐趣”,积极引领学生从事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孩子们体验到了语文学习赋予生活的乐趣,使语文学习与生活相互促进,让学生与周围世界息息相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思维的训练和灵魂深处的陶冶,尧有兴趣地参与到探求小语知识涵盖的学习活动中去。

  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成才的基础。关键是教师须持之以恒的巧以运用,始终将兴趣培养贯穿于整个小语教学中,让孩子快乐、积极参与到探究小语知识教育的活动中,在愉悦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