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的“定位教学”与“高效课堂”

【作者】 多杰才让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民族九年一贯制寄校



【正文】

      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使在信息技术领域潜质差的学生能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使在信息技术领域有潜质的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为以后在信息技术领域开拓、发展、创新奠定基础。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深刻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多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

  一、学生情况定位

  在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解决学生起点水平不平衡、兴趣方向有区别的问题的办法,一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任务,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展老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学生,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基础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够更及时融洽的得到指导,同时使基础好的学生在知识点和兴趣上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进行引导,使两者都能创造性的学习,这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定位培养,使基础和兴趣一般的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应用型的人才,同时可以对在信息技术方面基础好兴趣浓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为以后能在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养成

  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学习与提高一直以来都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技能的培养简单地等同于某些软件的操作培训,尽管学习过程中也有任务的解决,但这些任务大多是教师为每个操作步骤设计的练习题目。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演示,仔细讲解每一个步骤,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亦步亦趋地练习每一个步骤,教学方式单一,简单,重复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迅速。

  为使学生能维持学习的兴趣,需要使任务教学贯穿整个课堂,使任务成为学生求学的吸引力,教师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大多数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科学原理的探究。信息技术的学习如果只是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不去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是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勇气。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在信息技术学科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纯知识的传授在此学科教育中是远远不够的。

  2、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学习了某种知识而不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人们对这种知识便很难产生兴趣,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会了知识后,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练习,充分发挥想象,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学生用他们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或别人解决了问题,他们将感到无比自豪,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了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这一知识后,可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将搜索技巧应用到解决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和信息获取上,学生感觉到很多学科知识不仅来自于课本和课堂老师传授,而且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因特网上获取,较好的强化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式”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纯技术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实用的技术,久而久之,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总之,新课标下课堂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积极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时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我们教学永恒的主题,尚有许多理论及实践层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努力不懈的探索,相信只要我们有意识、不断探索、善于总结,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