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作者】 莫正彪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苗龙小学
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制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进步的源泉。”想象是神奇的翅膀,它带着作者飞往任何新的境界,发现与找寻生动、新颖、独特的东西,避免陈言套语,达到文章创新的目的。语文课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学科之一,而想象力又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尤其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写好作文,就要有丰富的的想象力。下面浅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种途径。
一、根据课文情节,培养学生想象
小学课中的童话和寓言较多,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兴趣很高,我在讲完课文后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续想课文情节。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主要说小白兔很勤劳,小灰兔不懂事,教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回家后的行动。学生说:“小灰兔向小白兔要了一些菜子,回家后先把土翻松了,然后种上菜子,过了几天,菜子发芽了,长出来了,他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又过了一些日子,白菜丰收了,他也有了吃不完的菜。”这些是课文中没有写出来的,学生根据课文情节,通过想象写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想象
要想提高学生想象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言语表达的真实情景,通过师生的对话和学生之间的讨论,相互启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中发现素材,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产生倾诉、表达的欲望,然后构思、写作。例如:我在黑板上出示“0”然后让学生去想象,它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答案丰富多彩:像圆圈;像家里吃饭的碗;像老师发怒时的眼睛;像过年的年糕……在想象与说的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心情愉快,人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又如:我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下午课外活动后,全班同学进行一次大扫除,他们有的打水,有的扫地,有的擦门窗,一时人来人往,甲打水刚要进教室,却和里面跑出来的乙撞了个满怀,水泼了乙一身。①假如甲和乙是同桌;②假如甲和乙有矛盾;③假如乙是甲的师长。请根据这三种假设,分别想象出甲和乙当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写出不同立意和构思片段。由此可见,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三、深入观察,培养学生想象
作文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联想,根据眼前的所见所闻展开想象,创造新意识。比如,他们会不由自主地随别人对故事的讲述而想象故事中的情景,看到天上的白云把它想象成成人的面孔,奇峰异兽或某种动物。看到路边的花草树木,想象花草树木会哭会笑,会唱会跳,赋予这些动植物思想、语言、动作、神情,让他们活起来。再如,让学生反复观察教科书的封面,提示学生从图案整体设计,主体形状,色彩,封面图案的主色诸多方面去想象内容,主题,理解图案有什么深层含义。让同学们先观察讨论,再口头表述。不少学生纷纷举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说图案主体是“语文”二字拼音开头的字母;有的说是一棵幼苗正破土而出,有的说绿色、黄色向往春天播种,秋天就有收获,暗示我们要努力学习,有的说绿色象征春天,有无限生命力,象征我们青少年一代正在春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图案设计者的匠心和图案的寓意被学生揭示得淋漓尽致。
四、倾听音乐,培养学生想象
学生作文时,如能展开想象,则思路是开阔的,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多姿多彩。想象活动不受时空限制,往往能促成一篇佳作的诞生。如法国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首乐曲贴近孩子生活,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动物狂欢节”五个字,学生们好奇心一下调动起来。随即打开录音机播放,同学位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我让学生们根据演奏的音色、节奏、力度,速度想象茂密的森林中有什么动物,他们在干什么,神情和动作怎样。许多学生大胆想象:那里有威严的森林王——狮子,笨重的大象,自命不凡的野驴,可爱的小白兔,还有翩翩起舞的天鹅,温顺的山羊,喋喋不休的母鸡……紧接着老师又把乐曲录音完整地播放一遍,要求学生在前面分段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听一遍,而且边听边想,狂欢的节目里动物们的各自表现和森林晚会过程,从而使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写出了奇妙的文章。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去理解课文中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言外之意”,这样通过想象才能体会出文章真意,有了想象活动的参与,学生就能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根据文章的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达到更高、更美、更理想的境界。只有充分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