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 黄 晟

【机构】 广西西林民族高级中学



【正文】

      学困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学生。(虞文娟,2007)农村高中的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学困生太多了,教材里所编写的内容对他们来说要求太高了。老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无用的,大部分的课堂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笔者认为,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有如下特点:(1)学习困难多与非智力因素有关;(2)学习困难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学科,在听、说、读、写的发展上更为突出。因此,英语学困生尤为突出;(3)初中阶段学习英语境况不佳的影响;(4)在学习表现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力差,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一、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差

  大部分学生由于在英语学习之初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导致学习处于落后状态。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在学习英语时只是被动地应付教师,上课时不能主动积极的思考问题,对英语的学习也满足于表面的一知半解,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未掌握的知识点越积越多,面对越来越难的教学内容,也只能望而兴叹,从而成为英语学习的困难生。

  2.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学生在接触英语的初始阶段,往往对英语充满了兴趣,他们觉得英语学习新鲜、好玩、有趣,与以往所接触的学科完全不同,这让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好奇感,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所以英语教学有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在起始阶段,整体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非常好。但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教材内容的加深,越来越多需要记忆的词汇,越来越难理解的阅读材料,让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或者是仅对英语学习的某一项内容感兴趣,如仅对英语语法感兴趣,而对词汇、阅读则索然无味。长此以往,必将使英语学习的兴趣表现的很不稳定,终将导致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再无兴趣,成为英语学习上的困难生。

  3.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错误

  由于少数教师的教学指导,令学生错误的认为英语学习就只能不停的背诵记忆才能达到。这样的错误认识使得学生认为英语完全没有趣味性,更使得一些在记忆方面较为迟钝的学生“怕英语”,有意识的逃避英语学习,逐渐成为英语学习困难生。

  二、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对策

  (一)无私的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学困生转变的催化剂。有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而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挫的矛盾等等。他们在班内受到同学的歧视,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批评,没有家庭“温暖”而倍感孤单。所以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教师无私的爱是转化的前提。

  1.用“爱心”滋润后进生,使其重拾自信。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们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此,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老师应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用“细心”捕捉闪光点,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

  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心理转化始终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为支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学困生的“闪光点”是多方面的,也是微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细心捕捉,一经发现,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3.以“耐心”教育学困生,迎接反复挑战。

  农村高中的很多学困生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也曾做出过一些努力。可是英语有成百上千的单词要记住,有很多短语要掌握、归纳,结果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刚燃起的学习欲望又退缩了。所以,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和鼓励应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上,对学困生出现的“反复”情况,要“反复抓”、“抓反复”。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统一的要求、内容、进度、教法、练习等,根本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学习上的“学困生”。在农村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能力的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的各环节实行分层教学,使学困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所收获,不断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古人语:“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学习也如此。我们作为教师的,不应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应根据英语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指导学困生掌握背单词方法。

  记忆单词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而语音知识的贫乏往往影响了他们对单词的记忆。我们可以利用晚自习和双休日时间给他们补上语音这一课,并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困生根据发音规律记忆单词。如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辅音字母的发音特征、常见的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等,并把各类发音规则分别粘贴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学生一抬眼就能看到,渐渐地,他们对单词的音形相结合有了感觉,克服了死记硬背单词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了单词的记忆效率。(下转第93页)

(上接第94页)

  2.培养学生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课堂学习中学到和培养起来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是记忆理解知识和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条重要措施。具体地说,坚持做课堂笔记可以促使学困生思想集中,及时记下老师讲课的要点、重点和难点,便于课后查阅、复习和巩固。同时,由于听课做笔记需要眼、耳、手、脑并用,因此可使大脑接受多种器官的综合刺激,从而加深对老师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所以对学困生而言做好课堂笔记大有必要。

  3.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英语首先是一门有声语言,学英语就要背诵,尤其是我们这种在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情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在读背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知不觉增强了语感,牢记了单词、短语和句型,也培养了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 督促课后复习,适当课外阅读。

  学困生常出现的情况是:课上听课,课后做作业,但复习环节省略。这样,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复习重在及时,因此,晚自习课一开始,我们可以先安排15分钟的时间读英语,通过这种先复习后做作业的方式消化、巩固当天和前几天的知识。其次,根据学困生的实际能力特点,给予他们适量的作业,对他们的作业争取能面批,及时为他们纠正错误,这样也能促使他们按时交作业。再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布置一些课外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内容应以通俗易懂、生词少的文章为主,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阅读外语的能力及习惯,以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因此,我们教师应科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基本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让他们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