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应对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作者】 李 翔

【机构】 新疆巴州业余体校



【正文】

      中长跑运动是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锻炼方法之一。长期进行中长跑训练,能使心脏体积增大,心肌增厚,心血输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心脏容积增大,从而心博迟缓,每博输出量大,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由于呼吸肌力量的增加,肺功能、肺容积也会大于没有参加训练的同龄人,使肺活量得到增强。,但是练习时很累,训练时是很苦,而且还要经历极点现象.所谓的“极点现象”:就是在中长跑时,能量消耗大,特别当下肢回流血量减少,加剧了大脑氧债的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恶心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现象”。 所谓的“第二次呼吸”:当“极点”出现后,情绪要稳定,并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坚持下去,上述生理现象将会逐步缓解与消失。这是由于一方面氧供给逐步得到增加,另一方面机体的适应性使机体功能重新得到改善,从而运动能力提高,动作重新变得协调和有力,标志着“极点”已经有所克服,生理过程出现新的平衡。这一极点现象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并结合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试对中长跑运动中项目所出现的极点现象的原因及预防的分析。

  1、 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

  11准备活动不充分。当人体由安静状态过度到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开始运动前进行的准备热身练习,能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和心肺功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使体温升高,生物酶的活性提高,促进新陈代谢,使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延展性处在良好状态,内阻力减小,从而使机体各方面的机能协调一致,逐步达到运动的最佳状态。做好准备活动,不但有 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还能减少或避免运动伤害事故

  12心理因素。主要是运动焦虑因素运动员产生的运动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恐惧,对伤病的恐惧以及对社会反应的恐惧。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调节,最佳成绩的取得等都与运动焦虑有关。在比赛中运动焦虑通常表现三种基本反应形式,即情感——自主的形式,躯体——行为的形式和认知的形式。对于同一名运动员而言,其运动焦虑反应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而却他可能支配某种形式,却不能支配另一种形式。当出现情感—自主运动焦虑反应时,运动员表现为自主唤醒水平提高,苦恼和生理反应。运动员可能体验到过高的唤醒水平,因而加快能量的消耗,出现呼吸和脉搏加快,口渴等症状。当出现躯体行为运动焦虑反应时,表现为神经紧张度增高,肌肉发僵,肢体活动不便和运动协调能力下架,有导致运动员损伤的危险。协调性被干扰的同时,动作的准确性和力量也收到了限制,出现随意性的活动或运动受限,自主运动可能丧失,错误的动作也可能反复出现。当出现认知运动焦虑时,运动员的反应包括混乱的认知,烦躁的沉思,消极思维以及诸如感觉不受控制的无指向思维,注意力分散,不佳的自我功能状态和过度警觉,运动员把注意不恰当地指向与集中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使得精神涣散。这些运动焦虑反应杜宇训练和比赛有直接的评价意义。当认知采取自我担忧,自我估计或是担心预期结果的定向时,就会影响运动员当前的训练和比赛。

  13 跑的技术与呼吸。跑的姿势不正确,呼吸没有与机体同步从而导致机体缺氧状态而出现的胸闷,呼吸困 难等现象

  2.极点现象应如何应对

  21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部分的目的是将运动员迅速的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课的任务与要求,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愉快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体态。

  22坚强的意志力: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着所执行的每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是内心的力量。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

  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

  23正确的跑的技术与呼吸:一般来说,根据自己体力状况和跑步速度变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当呼吸节奏与跑步节奏相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浅和节奏紊乱,对加深呼吸的深度极为有利。同时还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感和减轻跑步中“极点”出现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跑步时采用鼻子吸气。跑步时采用鼻子呼吸并与跑步节奏相协调,能满足体内氧气要求。随着跑步距离和强度加大,氧气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气和呼气时要做到慢、细、长,嘴微张呼气,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气。跑步时呼吸急促,感气憋不畅时,是由于呼气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据在肺泡之中,限制了氧气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气量,就用口呼气,并有意识加大呼气的量和呼出的时间。

  24体能的分配:中长跑的完整技术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等三个部分。但由于跑的距离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而且还有全程跑的体力合理分配或者正式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情况等,都将直接影响中长跑的运动成绩。由于中长跑的时间和距离较长,所以既要讲究动作的实际效果,更要节省体力。对于中长距离跑的各个技术过程,始终要贯彻这样的要求:动作轻松、自然,幅度较小;重心高且平稳;跑的节奏感要强,跑速要控制,全程计划分配体力;呼吸要有一定的节奏和深度。

  25练习超长距离跑:在每次训练课时,负荷量都超过比赛时的负荷量,如400米跑就应该多练习500米跑;800米跑就应练习1000米跑,这样有利于增加心肺功能和体能,而且避免和减少极点想象的出现。

  3.结论与建议

  31再认识“极点”理论及正确理解“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大值与人体生理机能的极限值”,能为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依据。

  32 在训练过程中,尽量加大准备活动的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使“极点”前置,既可提高训练效果,又可提高比赛成绩。

  33建议在训练中,努力加深对“极点”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提高训练效果。同时也要加强体育保健,正确的训练科学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