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分层教学和作业的可取之处
【作者】 吉合毛加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斗后索寄宿制学校
本学期我所在的学校在教学领域实施了以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为主题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逐渐树立了自信,肯定了自我,作为参与者的教师也有了一番不一样的感受。
分层教学,实际上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可挖掘的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因材施教,这些群体在教师合理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①在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教和思想家孔子也曾提出教书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而言,我所理解的分层含义,大致可以从教学、作业和效果评价的分层反馈三个方面着手。
1、教学中的分层设计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从学生整体水平来分析可以对不同班级之间进行分层教学,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方面来考虑可以对每个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提出和实施切合了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符合了三维目标的划分。
因材施教本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要遵守的一个教学规律,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却被忽视了。目前,在教育领域存在大量的“一刀切”的教育现象,导致学生的个性和潜力难以得到发展。
在激励性分层教学和作业设置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实际状况,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学生的学情;教师对教材和教学信息、素材进行精选、整合。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对教材进行创造性整合,根据不同学生适当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优化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减少课堂上教师“讲”的篇幅,真正体现教师的组织、指导、评价、引导、提升的作用。
教学质量是立校的根本,教学目标的设计关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差异性,由于学科基础知识的差异,在分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活动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和认知规律,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求不同。做到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收获良多,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各自有所发展。
2、作业中的分层设计
分层作业是按照学生的具体状况而做出的安排。目前我所带的班级里面,每天总会有一些同学是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会想起很多,更会想起自己求学的那段时光。究竟学生无法完成作业的原因是什么,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千篇一律,没有任何层次的作业很明显是无法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的,而分层作业毫无疑问是解决了这一问题。分层作业的另外一点优势在于这种做法可以让差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在采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作业设计与布置也应进行分层,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批改课后作业,尽早发现学习存在的问题,找出出现的问题之所在,解决问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检测,所以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需要实行分层。对于学习困难和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布置作业应该以巩固基础知识为重,让他们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的运用中体验成功,逐渐树立起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进而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在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础题后,还要增加附加题。附加题的筛选可以根据中层生的具体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来进行设计,也可根据学生愿望选择某个试题完成。教学中对学生作业,要有选择性地评讲,精讲一些题目,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综合等历史学科能力。在对分层作业的试题设计中,教师要做到题目难易适度,让学生找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
分层教学和作业对历史学科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新的体会和成长。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个人对教书育人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虽然初中历史分层教学还需要进一步从思想教育、认知差异、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试题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通过不断分析总结、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等手段,一定能够做到全方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效果评价的分层反馈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教学效果的提高,在于学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加深了世界的认识。分层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最终能否促进教学的开展,要看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如何。在分层教学中,要确保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加了学习兴趣,提升了自信。而这些目标在常规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或者说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常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将分层教学这一策略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对于作业的分层来说,教师要关注所设计的作业层次是否符合了每个学生具体的学情,作业的反馈状况是否符合了做出的设计,如果出现了异常,教师应该注意及时调整策略,保证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无论是分层教学还是分层作业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上面,因此分层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因材施教。
就目前来说,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的出现有一定的现实需要,契合了当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现实学情的思考和探索,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它并非完美无缺,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进,丰富理论,付诸实践,逐步完善,以求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