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动起来
【作者】 潘光慧
【机构】 湖北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新课程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通过变换导入方式、巧妙设计问题、精心创设情境、精编课后习题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这一理念,让学生动起来。【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主体
为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课堂效率,房县教育局邀请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为我县全体教师做了“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的报告。邱学华的报告其实就是新课程倡导的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还学生主体地位。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动起来。
一、变换导入方式,让学生脑动起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开头,就像是一首乐曲的前奏,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运用不同形式导课,可以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让学生说一说。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来设置。必须要有思维含量,有思考价值,并且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一个调查、一幅漫画、一首歌曲等等都可以作为引导学生说一说的引子。通过学生的说,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做合格的消费者》一课时,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协助进行一个调查。调查内容为:假如你购买了一本《中学生作文大全》,回家后发现里面缺页,也就是一部分内容没有。当你去要求书店老板更换时,书店老板拒绝更换,你会选择以下哪种处理方式?
A.自认倒霉,下次不到这里来买书了
B.同他讲道理,坚决要求更换
C.向工商局举报
D.找几个朋友把老板打一顿,然后要求更换
学生们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弄清了从法律角度来说,哪些处理方式是可取的、合法的、又有哪些相关理由是符合法律要求的。
让学生演一演。让学生参与各种表演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展现学生的风采,锻炼学生的胆量,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且能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如:讲解八年级的合作竞争这一问题时,先请几位学生表演课前准备的情景剧,即,运动会的报名工作就要结束了,可是八年级(2)班的参赛人选迟迟没能定下来。围绕着究竟派谁上场,班里的几个同学又一次争论起来。
张宁愤愤不平地说:“我不选李菲上场,什么好事都让她占了。又评她当三好生,又让她入团,这场比赛还让她拿金牌。谁都可以上,她就算了吧。”
陈楠着急地说:“听我说,听我的准保没错,李菲上不上我不管,但是必须让王忠参赛,王忠的速度最快,无人能比,我看这事就听我的吧。”
周艳不慌不忙地说:“我看这次比赛,选谁不理想,李菲吧,跑起步来不好看,王忠吧有勇无谋,于强吧,不懂比赛规则。哎,咱们班挑不出人来了。”
于强冲到人群中说:“有什么好商量的,你们都靠边站,我上,谁反对,谁敢反对。”随后对着桌子猛击一掌。
大家不欢而散,张丽边走边说:“我看咱们还是弃权吧,真要上场争不到名次,多出丑啊。”
学生们围绕这个情景剧,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并将之表演得活灵活现。并且通过同学们的亲自表演,大家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进一步体会了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意义,体会了如何在实际的活动中积极的合作与合理的竞争。
让学生做一做。学生自己亲自动脑、动手,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七年级教材第一课内容时,课前请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学习计划书。课上教师选取其中的几名代表,展示自己的计划书,其他同学开动脑筋帮助完善。然后坚持两周后,同学间互相交流学习体会,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巧妙的运用说、读、演等不同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口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源于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生活、引领学生生活,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融入学生鲜活的生活场景中,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活是学生的真实世界,从生活中选取情境,设置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泥于生活的细节,是思想品德教材落实课程标准“初中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理念的具体体现。
如:讲解八年级《青春相册》里有关男女同学的友情这一问题时,老师精心给同学设计这样的问题:进入初中,在我们身体悄悄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在班级里,有的男生和女生之间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界限被称为“三八线”:在“三八线”上,男女同学不能对话,不能探讨;谁要越过“三八线”就会受到嘲讽抨击。对这类现象,有以下三种观点。
观点一:有人说好,认为男女生要有界限。
观点二:有人说不好,认为男女生都是同学,没有区别。
观点三:有人说要具体分析,要有“三八线”,但不能让“三八线”成为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的阻碍。
(1)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你认为男生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是什么?
(3)男女同学交往应讲哪些方法?
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们明辨了是非。所以,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引起思考,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心动起来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人们常说:“感人心者末乎于情”。要让学生心动起来,教师即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渲染气氛,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
如:讲解八年级《别把尊严丢了》一课时,我选取了央视春节晚会上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的画面,在播放之前,先请一位同学介绍了领舞者邰丽华的事迹:“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七岁时,父母将她送到了聋哑学校学习。15岁那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家们挑中了她,让她到该团学习舞蹈。尽管开始她舞蹈基本功是最差的,但她自信勤能补拙,经过刻苦训练,终于取得了成功。”听完她的事迹后,师生一起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的画面。学生们的心一下子被感动了。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靠简单的说教所能达到的。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提出问题,寓问题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结合所提问题扩展思维,进行探究,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想自己主动回答问题,想自己亲身去体验,从而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编课后习题,让学生手动起来
新教材在强调知识重要性的同时,更注重思想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不通过实践体验,思想品德课内容就不可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观念和价值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践行、体验,并尽可能地自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学完八年级上册教材《我的父亲母亲》一课后,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了同学们最熟悉的就由哈药六厂拍摄的“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设计两个课后练习题:1、这则广告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请你每天坚持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记录下来,一个星期后大家互相交流体会。这样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的实践中,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了学生的爱心。由此可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悟,去领会,去理解,去提高。最终会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提升,行动有所改变。
总之,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能重新调整自己在课堂中的形象定位,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