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以己之长,容人之短”,做一个睿智的老师 ——小学教育案例剖析
【作者】 朱培芝
【机构】 贵州省凯里市第十七小学
在平日里,也许这一声“老师好!”对于我们小学老师来说,可能只是孩子们司空见惯的礼节性问候而已,也许只是孩子的条件反射式的礼貌性外在表现而已。——可是,在我的这个班,在这一天,对于一个平日里十分内向的一个孩子来说,他特别的举动特别的表态,让我感受到“老师好”再加上一个特别标准的队礼,其实他已经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对老师的格外感恩!对老师的异样敬重!
记得那是2014年11月7日早上,我在上课之前,我在检查孩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各组的小组长逐一向我汇报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按惯例,凡是没有完成作业的都我都会细致询问缘由并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而每次批评之后,孩子们都会认识错误,答应抓紧时间把作业补上来。可当我询问到一个名叫杨权的小男孩时,组长汇报说他没有完成预习。这个“可怜”的小男孩战战兢兢地被小组长推到讲台前,唯唯诺诺的低着头看着地面。看他那沮丧的脸,我想他心里一定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害怕极了。果不其然,当我问他说怎么没完成作业时,他哭丧着脸对我说:“老师,我已经完成了。”——据经验,我知道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起事情来时不时丢三落四的,有时候还在“睁着眼睛说瞎话”(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到底是做了还是没做,只是习惯性地敷衍应答而已)。为了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我让他把他的语文课本给我看一下。他拿来了,我翻开一看,预习确实没完成。我指着生字表,厉声地质问他:“要求组词,你完成了?”他看了看书,又看了看我,哽咽着对我说“没有。”看着他那无助又无奈的表情,我知道再说其他道理也是徒劳的。我只能因势利导,继续板着面孔,说:“没完成,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不知是被吓傻了还是怎么的,只是傻呆呆的望着我,似乎继续接受我更加严厉的批评。看着他无辜且诚恳的态度,我不忍再过多的批评,只是用了一种威严而又不失温和的语气开导他,说:“你要利用中午的时间,争取把作业补上来。把作业补上来了,老师就不批评你了,知道吗?”“嗯!”他鸡捣米似的点头答应。可我意料不到的是,他立刻摆了个立正姿势,举起右手向我行了一个端正的队礼,声音清脆略显颤抖激动地对着我说:“老师好!”看着他那可爱的举动,我心里也一下被感动了,——我想,这大概是孩子最直接的、最真诚的感恩方式吧,他感恩老师对他的原谅。我不由在心里有一股暖暖的春意在胸中激荡:多可爱的孩子啊!
由此,我掩卷深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群未成熟的孩子,是在我们的启蒙教育中发展的人。孩子们在尊重我们老师的同时又畏惧着我们。我们作为育人之师,我们的职责不光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之外,还承载着为人处世的教育责任。因此教师要拥有“海纳百川”偌大的胸怀,具有父母亲般的胸襟,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尊重,宽容他们的错误行为,用我们的爱去感化他们,用我们的言行去引导他们,造就他们健康明净的幼小心灵——许多时候,我们一个小小的善举,会让孩子们受益一生!
愿我们都能“以己之长,容人之短”,做一个睿智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