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感悟

【作者】 徐敏红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庙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几个问题作深入思考:关于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计算教学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索和感悟,以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生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计算教学
【正文】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是生活,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师生一起走过的生命历程;课堂是精神生活的空间,在这个生活空间里,师生获得了最充足的精神享受和精神营养。项目,笔者数学教学实践谈谈点滴思考。

  一、关于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教过的习题学生仍不会做。学生也说:课堂上听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自己碰到具体问题时仍然糊里糊涂。原因何在?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当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方法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偏离时,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没有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可,实际上学生还是处于原来的状态。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从而形成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全班同学认知结构各不相同,从老师传授的知识中获取的信息量也不同。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应以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前提,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针对“最近发展区”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包括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布置不同的作业,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加深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二、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

  在做数学练习时,首先强调做对,其次是快;对于学习特好,先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鼓励他去玩一玩别的,千万不要让他再做点别的题,这样一定会消极怠工的。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咱们班的学生,最初练习后,问他们做起了吗?他们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做起了”,我就给他们布置了别的练习题。现在练习后,我同样问他们做起了吗?他们却回答:“还没有”,从他们的语气中,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原因是害怕我又给他们布置别的练习题。所以,我觉得这样做会大大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对象千差万别,不能一竿子扫完,在对课堂教学中,既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提问的层次性,也要重视评价的激励性和差异性,奖励也要分层次,这样既不会让学生灰心丧气,又会让学生有所动力,激励他向更好的方向努力,奖励的方法也要多样化,对学生的表扬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而且要包含感情,很有激情。课堂教学只有充满情趣,才能使学生主动热情的进行学习;只有充满激励,才能使学生信心十足的进行学习;只有充满赏识,才能使学生轻松愉悦的进行学习。

  三、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

  要转变听中学的单一方式,转变被动学习的学习态度,转变接收学习的学习习惯,转变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转变单一向书本学习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一定要让孩子在课堂上敢于说话,敢于表达,敢于出错,这样你才能听到学生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而且是毫无保留的真实的想法,才会出现个性化的思考方式,才能迸出火花。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本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理论方式,教师要大胆尝试,在新课标理论下的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学生就会豁然领悟。而注重过程的探究,而不是结果。“过程的教育”,不是指在授课时要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讨论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但是不可能把知识产生的过程都重复一遍。因此,重要的是加深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并且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启发新的思考。

  四、关于计算教学的问题

  数学在小学阶段总的授课时数为1000课时左右,而计算就占700课时左右,可见计算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要加强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加强口算训练,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常抓不懈,训练形成要灵活多样。例如:听算、试算、开火车、出手指游戏、口算卡片、抢答得红星等等。

  其次要突出重点,对症下药,讲求实效。练习的设计要丰富多彩,富有新意,例如,设计为:学生计算出来的结果刚好是老师的电话号码,急救号码等等。这样就不至于很枯燥乏味了,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最后要培养检查的习惯,掌握验算的方法。计算前,先指出,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退位要写出来,不要记在心里。学生的作业要整洁,上课时教师的板书,就是学生作业的格式,教师的总结学生也要认真听,因为一会儿学生也要总结,而且要比前面的同学总结的还要好,长期以来,学生的习惯就养成了。

  其实,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生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