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阅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 王秀贞 吴荣静
【机构】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 潍坊市寒亭区河西学校
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根,国学经典是炎黄子孙的魂。近年来,潍坊市寒亭区河西学校以“诵读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为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专题活动引领等多项措施,努力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强化读书意识、培养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通过读书育德、励志、明史、启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立足校本,诵读经典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修正思想,提升品位,丰富底蕴,健全人格。2008年以来,学校开发了以“诵读经典,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一是自主编辑了校本经典诵读教材。教材精选了学生课本以外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古诗文200余首(篇),选文大多为古典精品,也有少量现代佳作,包括唐诗、宋词精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古文6篇。根据诗词(文)的难易程度,全书共分为低中高三段六级,每级选编20——40首诗文不等,激励学生努力前进。书后附有推荐的选读诗词,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古诗文。二是将校本课正式纳入课程计划。全校各班都设置了每周一节的古诗文诵读校本课,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后再上课,为确保诵读时间,学校还把早上课前15分钟定为经典诵读时间。校本课不同于语文课上的常规的古诗文教学课,它的教学原则是: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不举行考试,不增加心理压力。同时,建立了科学的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制度。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学校定期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吸引孩子广泛阅读。积极组织开展阅读竞赛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年级为单位组织“美文诵读”、“经典背诵”、“故事会”、“阅读竞赛”等竞赛活动。每逢传统节日,即开展传统节日诗歌诵读、征文等活动。比如中秋节组织的“中秋咏月诗歌诵读”活动和“我爱传统节日”征文活动等。定期组织评比展示,通过“写字比赛”、“手抄报”、“精彩演讲”、“黑板报评比”、“我的读书格言”等系列活动,使全校学生品尝阅读收获、分享阅读快乐,内化阅读需要。开展“古诗考级”活动,考级完毕,颁发等级证书,用以激发孩子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创设环境,润物无声
一是营造书香环境。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以及教室走廊,布置一些读书的名言,及学生自创的读书格言,营造教室的书香氛围。每学期每班要出一期有关读书方面的黑板报,黑板报上辟有专栏——每周一诗、名人名言、成语积累。每周必须更换,学生自配一本摘录笔记及时记下,以便诵读。二是建设班级阵地。每个班级开设小小读书角。所有班级配有书柜。学期初,到校阅览室借50本书,另外在班上开展“献一本看50本”的读书活动,各班配有专门图书管理员。所有的书籍登记后供全班调配,互相借阅。每个学生每个月至少看完一本,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将优美部分摘录下来,四-六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好读后感。三是盘活利用校内资源。学校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全天候开放,除每周每班学校在地方课程中安排的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负责带领阅读指导外,其余时间学生直接在阅览室自由阅读。学校每学期还积极开展了“诵读经典,润泽童年”、语文教师“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亲近自然,沐浴书香”等主题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浓郁了学校书香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全校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了师生的个性和特长,也凸显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兴则学校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对于教师而言,书带动的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在教师阅读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引领:一是养成习惯。要求每位教师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安排好读书时间,思考读书反馈形式,定期对照,督促自己抽时间读书,学校全天开放教师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教师利用空课时间进行学习相关教育理论,逐步养成读书习惯。二是勤于笔记。利用现有校图书室书本资源,要求所有教师参与读书活动,规定全校教师采用借阅的方式,由教师自由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书本。提倡教师每学期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并及时完成读书笔记,每周不少于一篇。一学期读书笔记不少于10000字。三是读书沙龙。读书沙龙由教务处牵头,分各教研组开展活动,每两周一次,活动前由教务处和各教研组组长共同商定每次的主题,选好一篇文章,在各教研组组员间学习,每人写好心得体会及反思,在教研组活动上进行交流,并作好相关的记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浓厚的书香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品味,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知荣明耻,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区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校荣获“古诗词诵读”第一名的好成绩;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积累,为学生架设了“读与写”沟通的桥梁,许多学生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有许多学生在全国及省市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还有许多学生的作品发表在《当代小学生》、《小学生拼音报》等各类刊物上。随着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河西学校,读书已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学校已成为师生都向往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