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追寻简化的初中语文课堂
【作者】 柏建明
【机构】 贵州省长顺县民族中学
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有些语文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课堂教学一味追求新潮,追求前卫,导致教学形式过于花哨。太多的条分缕析,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流于形式的小组讨论,太多的高耗低效的拓展延伸,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大大减损了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效果,使语文课堂日益“肥胖”起来,并有越来越“臃肿”之势。如不及时“减肥”,长此以往,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因此,语文课必须及时“减肥”,必须制定强有力的“瘦身计划”,语文教学必须走“简化”之路。
一、教学环节要简化
一节语文课,我们没必要追求完整,但要追求有新意;没必要追求大容量,但要追求有收获;没必要追求听、说、读、写都兼顾,但要追求能力有提高;没必要追求大而多,但要追求新而深;没必要追求课堂的热热闹闹,但要追求教学氛围的宽松、舒畅。别人做四件事,你做两件事,你的教学环节就简化了。你就会做得比别人从容而深刻。
语文课作为一门实践课、应用课,不需要花枝招展、繁花锦簇,不需要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而应该返璞归真,回归到“读”和“悟”的自然状态,即让学生多亲近文本,多读、多思、多悟。若如此,教学环节很自然地会简化。语文教学搞得过于繁琐,只能望而生厌;过于花哨,只能流于浮华;过于喧闹,只能失之肤浅。
新颖独特的切入点,既可以简化教学环节,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合理的文本切入,既是一种教学设计的艺术,同时也是要教给学生的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阅读方法。有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在上《沁园春·雪》一课时,整堂课都是围绕“读”大做文章:以“读”解意,以“读”悟道,以“读”激情,以“读”明志。在教学方法运用上,也是删繁就简,朴实无华,就是“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而已。老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快乐高效,这样的教学环节就是“简化”的教学环节。
二、教学手段要简便
自从“电”闯入语文课堂以来,语文课堂就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当我们在课堂上享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诸多便利和恩惠时,许多语文老师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由于我们对现代媒体的滥用,语文课堂的“语文味”越来越淡了,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弱了,教学的效果也越来越不尽人意了。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手段“臃肿”,主要表现为:(1)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的图片、视频,语文课变成了“读图课”和“电视欣赏课”,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看,机械地回答和应对。(2)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导致教学内容固定化、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程序固定化,也使学生的学习固定化,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3)走马观花的屏幕阅读只能让学生浮于表面地浅阅读、浅思考,对语言中细微的传情达意无法真正领悟,语文课堂少了灵性,少了诗意。(4)课堂讲热闹,用华而不实的活动挤占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吟诵、研读、揣摩和感悟。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讨论一番,很热闹。其实,真正进入角色的只有少数尖子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充当“观众”和“看客”。语文教学手段的过分时尚化,教学方式的过度表演化,语文课堂也就“肥胖”了起来。
其实,语文教学手段多了,对语文学习来说未必是好事。语文课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应该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语文课应该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去读,潜心体会、吟咏、感悟。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老师相机指点、引导,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在这一方面,一些名家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简单语文教学中进行扎实的训练,在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切实做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教学用语要简洁
过多的口头语会使教学用语无法简洁。口头语是在讲话时经常不自觉地说出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它可能只是习惯性地脱口而出,或是成为语音停顿和思考下一句的过渡。口头语一般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出现于句子开头的,如:“那么”、“这个这个……”、“啊……”、“嗯……”、“就是……”等等;另一种是出现在句末的口头语,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等。口头语使句子变成一种相似的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感到滑稽,偷偷模仿取笑。究其原因,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讲课时边想边说,停顿太多,口里常冒出一些可有可无、繁复啰嗦或不断重复的言语。教师课前若充分备课,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教学策略运筹帷幄,课上才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避免口头禅的出现。
四、作业布置要简练
中学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大量机械重复、单调乏味、束缚学生手脚和头脑的作业,结果就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的作业。在新课改扎实有效推进的今日,语文作业必须创新并简练:
①个性化作业。作业设计要针对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给其充分的选择自由和空间,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感受到了做作业的兴趣,产生了成功的愉悦。
②差异化作业。面对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语文作业布置要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做到有弹性、有差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不同难度、不同量的作业,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③生活化作业。语文作业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老师语文教学和学生社会生活的纽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利用一些有价值的生活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作业中学生活、用生活、服务生活。比如,在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前,要求学生观看晚会,再写一篇观后感。
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些创新思维型的作业,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了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给了他们一点困难,他们自己去解决。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就是他们主动而又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作业也就简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