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
【作者】 王兰梅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藏族小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主要靠直接兴趣指导行动。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这些内容组织到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巧妙入题,诱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就是在这样一种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如果教师采取别具一格的导入新课形式,就有可能成功地点燃学生兴趣之火。根据课文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音响法。用乐曲制造气氛,把学生带入意境。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播放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然后设问:
2.谜语法。用谜语开场,学生能从情境中接触新课。如教学《蜜蜂引路》时,可设计这样一个蜜蜂的谜语:“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花丛中,授完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勤劳的小朋友。”富有情趣的谜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揭示内容法。教材中有的课文是写景的,文章所描写的事物学生不熟悉。可以采用挂图或课件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以景诱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爬天都峰》时,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松鼠和松果》一文,开课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看到孩子们疑惑不解的神情时,教师再次激趣,松鼠和松果有什么联系,你想知道吗?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打电话》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一些其中的道理。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心心相印,水乳交融,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多与少、先知与后知的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密切师生之间的交往,建立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水乳交融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要有耐心,等待学生进步。每一个人学习都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要耐心等待。如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困难。学生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要一点一点地细致讲解写作知识,一篇又一篇地分析优秀范文,一遍又一遍地批改学生的习作。
2.要有信心,倾听学生呼声。教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适当调整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学得称心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三、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提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成为有效课堂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