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渐进式提高学生历史自学能力

【作者】 王 艳

【机构】 新疆第二师八一中学



【正文】

      作为二批次的高中学习,在学习习惯、知识水平、自学能力等各方面相对较差,为了“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这个育人目标,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能学、想学,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渐进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问题学习法

  教师根据上课内容设计系列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

  1、秦朝统一的原因是什么?何时统一?

  2、秦朝皇帝制度的来历?

  3、三公九卿制的内容有哪些?

  4、郡县制内容有哪些。

  5、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哪些主要制度构成。

  学生根据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看书和找问题的任务。刚开始,不少学生对这种放手自主学习的形式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生逐渐适应,而且成效明显。

  二、学案填空自学法”

  教师在新课前设计学案,由学生在课下自学完成。

  如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案设计】: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建立的条件:    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多民族国家——                   。

  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                  。(略)

  三、 “标题结构学习法”

  1、第一步:快速掌握课文子标题内容

  根据教科书编排的特点,利用教科书中的标题,引导学生加强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常常忽视,而这些标题恰恰是课文的核心或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有三个子标题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这三个子标题即讲明政治制度,同时又把这些政治制度的特点总结。

  2、第二步:细化标题内容

 

 

 

 

 

 

  二次自学:

  对比学习:学生独立自学完后,教师直接出示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略),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看书中的不足。由于有了课前学案学习,学生课堂上记忆标题及完成细化的二次学习速度加快,同时也节省不少课堂时间。

  三次学习:目的提升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能力提升问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师带领学生在标题下找每个制度的特点,完成课程标准的内容。

  二次自主学习也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教师设计好知识结构内容。在设计上造成一些缺失,让学生在学习中去纠正问题,效果也很好。同时老师也可使学生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只有不断创新,记忆、学习也是如此。

  四、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学习及分层、分段学习法

  历史教材中知识内容丰富多彩,有文字部分,文字中有大字(课文的主干知识)、小字(课文前言及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解释)、方框文字《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本课要旨》、注解等。还有图片、地图等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好材料。教会学生会学这部分知识,将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高一学生,最难的就是面对材料分析题。课堂上把握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对学生大有益处。首先,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

  【案例1;必修一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标题下的小框文字(前言)分析:

  【罗马共和国在建国后的数百年间,不断扩张,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和众多的人口,帝国元首奥古斯都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实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的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后来的历史证明,虽然帝国统治困难重重,罗马帝国依然延续了好几百年。究其原因,除了罗马强大的军事力量外,罗马法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划分层次这段内容主要有三个问题;第1、马共和国到帝国地理范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2、 扩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关键。3、 罗马法的作用。

  有些材料中用最简单的句号划分就可解决疑难问题。

  【案例2】: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二子标题下一段讲中央官制及职能的文字:“秦始皇在中央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下转第30页)

(上接第43页)

  这段文字共有四个句号,包括四层意思。第一句讲是中央政权的特点;第二句讲的是中央设置的主要官员;第三句讲的是中央主要官员的职能;第四句是丞相之下设置的具体职能部门。

  【案例3】:试题分析应用

  材料  所谓的阳光,是指被美国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首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广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予遣。//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古不今,只能称“符合共和制”。 //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 //。议行合一,“金鸡独立”。 //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一发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设问:根据材料,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的差异。

  从材料中看共有7个句号,意思为1、美国革命温和而持久;法国革命暴力。2、美国宪政吸取历史传统。3、美国三权分立,但又存在妥协。4、总结上一句号内容美国为“复合共和国”。5、法国变革把共和制与君主制对立。6、法国实行议行合一。7、法国单一民主制 。

  从这七个句号反映的问题总结归纳,得出问题答案:

  美、法两国变革的方式:美国:第一句:温和而持久。第二句:宪政吸取历史传统。法国:第一句:暴力。第五句:把共和制与君主制对立。

  美、法两国内容差异:美国:第三、四句:三权分立却带有妥协;复合共和国。法国:第六句:法国实行议行合一。第七句:法国单一民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