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应用
【作者】 李 瑜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第十中学
【摘要】近年来思维导图的开发和利用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本文主要论述它在构建知识体系,展现解题思路,拓展思维方式三个方面的应用,如果能合理的利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导图;复习;有效应用;提高效益
初三复习阶段物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老师们一节课上的很辛苦——就某一专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讲解例题,方法总结……感觉知识点太多,讲也讲不完;学生们却可以听得很“轻松”——动脑思维的时间很少,动手练习的时间几乎没有。这种鲜明的对比,导致课堂氛围枯燥而无生机,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通过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再设计、再创造,使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并且重新构建知识的框架呢?如果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复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思维导图又叫脑图、心智图。它最早是英国的“记忆力之父”托尼?巴赞发明的,用于开发我们大脑天生的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工具。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过程。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让你轻松获得任何宏大课题的全景,使你不再为头绪繁多而头疼;它可以让你为未来做出清晰的规划,使你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当下的坐标;它可以让你获得和掌握大量信息,开发并优化你的大脑处理数据的功能;它可以让你同时把握全局和细节,任何时候都能使你成竹在胸。
鉴于思维导图的以上优点,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合理的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它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承载着回顾与整理、巩固与深化的功能。复习课需要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和组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思维能力,领悟思想方法,提升科学素养。
在使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之前,学生对各章节、各部分知识的记忆是零散的,杂乱的,并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所以容易遗忘,并且对各部分知识的逻辑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学生对已获得的物理对象、物理现象进行加工处理,经过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等构建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够清晰的看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因而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下图就是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白纸中间用一副图画表达中心思想——图画中有水,有冰,还有雪,一看就知道和物态变化有关;绘图时使用了多种颜色,更能刺激大脑使之兴奋;主要分支有2个:温度;物态变化;还有二级分支,三级分支。把这些分支联系起来,你会很容易的理解和记住更多的东西;用美丽的曲线连接,增强了美感;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让思维导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
初中物理共二十二章,可以按章节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按声、光、热、电、力五个方面绘制思维导图;还可以按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研究方法等绘制思维导图……如果学生能绘制出一副好的思维导图,说明他一定已经从宏观和微观上了解了相关知识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知识体系。
二、利用思维导图展现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有些题目讲了很多遍,可让他们再做还是不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还是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是他们的思维出现了障碍,可能就是其中的某一个关键点没有弄明白,导致做不出来。老师如果能在讲解过程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把脑海里思考的过程显性化,让学生看到我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已知量是什么,选择了什么公式,为什么用这个公式而不用那个……当老师帮他找到卡壳的原因并顺利解决的话,我相信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题,他能做出来的概率会大大提高的。
比如,在复习密度知识时,资料上有这样一道题:体积为70cm3的铜球,质量为267g,求:(1)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2)若是空心的,空心体积是多大?(3)若将空心部分注满水,问注满水后球的总质量是多少?(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下图就是用思维导图展现解题思路:
有些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往往思路不够清晰,对相关概念和公式也不够熟练,而思维导图具有的优点,恰巧能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迅速排除干扰因素,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利用思维导图拓展思维方式
研究发现,人类的思维原本就是呈树状发散结构,思维导图就是将人类的这种思维轨迹再现出来。实际上,这就是将人类不同思维之间用一个有效的方式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久而久之,你会迅速在不同思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甚至产生一种思维的跳跃,将原本不太可能联系起来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连接。这无形中锻炼了思维,会使人产生一种超出常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在复习浮力时,老师们都会讲到这样一个典型实验:一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测力计示数为G,浸入水中示数为F。以这个实验为基础,可以延伸出很多问题,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拓展——可以求浮力;求物体的体积;求物体的密度。
当学生就某一问题把相关知识都联系起来后,出卷老师再怎么变换题目,感觉都在自己的掌控中一样。
综上所述,合理的利用思维导图一定会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省时,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托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20.
[2]刘益.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4(10).
[3]陈镜兵.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技术物理教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