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作者】 陈光兵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羊场中学



【正文】

      人们习惯把初中的各学科分为主科和副科,而初中的生物学,自然被列为副科当中,被各方面重视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景况下,怎样让学生愿学生物、学好生物,就成为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感受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还发现,把生物课教学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更会取得意外的收获。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丰富

  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为了让学生直接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从中获得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也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会常常利用各种时机,主动为学生们建立这种联系创造条件。比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我事先安排了学生利用周日回家的机会,发动学生到自己的家乡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们的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把它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到了“活”的知识,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再如,我们这里的很多人都有随着季节变化到坡里挖野菜的习惯,很多孩子也会随大人们一起去。我会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们观察生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发育状态,学习对各种植物进行分类。我还教给他们一些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的知识,使他们自制了很多的生物标本,既学到了知识,更增添了兴趣。随着类似的各种理论联系实际活动在增多,学生们对生物课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在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竟有很多学生说:“我最喜欢的课是生物课!”兴趣是很好的老师,有了这位好老师的引导,谁会否认,学生们不会从自然界丰富的知识宝库中获得无穷而有用的知识呢!

  二、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知识带进课堂

  在学习骨的结构时,很多学生对“长骨的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人体的运动”感到难以理解。在课堂上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取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一张摊开展平竖直放好,另一张卷成筒状,然后让学生将一本书分别置于其上,看哪张纸能够承受住书本的重量。通过实验,大家都明显看到当然是卷成筒状的那张。然后我让学生动脑想一想:长骨的管状结构与卷成筒状的白纸是否相似?通过大家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明白:长骨的这种管状结构不但可以使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令运动更加灵活。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总结出答案,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虽然还小,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利用这一资源,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乐于学习,也使课堂教学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讲授“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时,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他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入手,来分析哪些食品含有什么营养,怎样搭配营养才全面,还让他们列举了曾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自己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其实,我认为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它避讳的是生硬和勉强,需要的是自然的融入,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感觉,是自然而然的感觉……

  三、动手动脑,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用对联开讲,可以增强课堂韵味和感染力。在讲《种子植物》时,先在黑板上写出对联:“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然后提问学生:“一粒豆就是指豆类植物的什么器官,而联中的金龟甲是指豆种子的什么结构?”从而导入了新课。

  学生学习的快乐,不全部在于考试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去解决了具体问题。所以,我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完成。在学习了“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根据父母的健康状况和身体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份营养食谱,且亲自烹调,并请父母品尝,还向父母介绍其中的道理,请父母做出评价。在寒假时,我布置了“栽蒜苗”的作业,让学生做出完整的探究实验记录,内容包括各对照组大蒜的发芽率、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等,这样,既让学生应用了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的科学探索精神,还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丰富了家庭的春节餐桌。开学后,学生们对这样作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用这样的情绪去进行学习,怎么会不使他们劲头倍增,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呢!

  四、开展生物与生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猜谜语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需要调动的,而长期保持更需要一定的激励。于是,我常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以“生物与生活”为主题的小型知识竞赛,促进学生愿学会用。比如,我曾出过这样一些题目:“小刚的爷爷的腿常常抽筋,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对他的饮食你有什么建议?”“有人说清晨不宜在公园或树林里锻炼,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等等。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不甘落后,踊跃抢答。抢答的巩固了知识,“观众”也复习了知识,当然,优胜者也获得了一份奖品,那就是我亲手制作的一个叶脉书签。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了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施展出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做出他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