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化学“多课型”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 席彦红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摘要】多课型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就是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贯彻教学过程和始终。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课堂的授课形式也随之改变。本文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就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化学;方法;探索
第一、自学辅导课:中学生学习特点之一,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系统地,有计划地通过学生的独立思维活动以学习教材为特点的认识过程。这种系统的、独立的认识过程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启发诱导和采取讲授、答疑、实验等为学生辅平通向自学的道路。
自学辅导课就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把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教材分成若干教学单元。教学单元只能根据教材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规律进行划分,不能划分成教学单元的不可勉强拼凑。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程序基本上是:自学辅导——精讲练习——作业小结。
第二、归纳对比课:中学生学习特点之二,是以旧知识为基础进一步掌握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在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记忆所学过的旧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刻的理解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不断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体系中去,从而使学生头脑中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所以归纳对比这种课型适用于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采用归纳对比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归纳对比中将所学习的分散的知识形成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几种常见酸的单元教学就是采取归纳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的。在学生分散地学习过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以后,要求掌握酸的性质的规律性知识,在归纳对比中启发学生找出酸的性质的内在规律,即酸的通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来H+而全部附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缘故。
第三、实验分析课:学生学习特点之三,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缺乏实践经验的弱点,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的丰富感性知识,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论认识的过程。大量的感性认识是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分析、比较形成概念不可缺少的条件。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对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感性知识的重要的途径。所谓实验分析课就是在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实验分析课大致的程序是:1、学生系统地观察演示实验,并洋细记录实验现象;2、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思维加工,分析实验现象的本质;3、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形成概念。这样就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做一个实验,讲一条性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课的教学是教师完整系统地做完有关实验之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分析、概括,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变成主动的地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思维能力、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基础。例如:在酸的性质的教学中,上课时教师设计了五组演示实验。在学生观察完五组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思考,总结出稀硫酸、盐酸的化学性质。通过这样的教学当堂有90%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总结出稀硫酸、盐酸的化学性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实验习题课:学生学习特点之四,是学生耍将所学的知识不断地形成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不能代替能力。知识转化成能力要经过一个反复的实践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物质的鉴别、制取、分离以及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现象进行推论的习题。类似这样的数学内容,通常就可以采用实验习题课的教学形式。实验习题课的教学程序是:1、教师精心拟定并提出具有思考性的实验习题;2、启发学生访论并设计实验方案;3、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由教师或学生操作)实验习题的编选应该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编有关物质的制备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的题目,如:怎样用实验方法,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制取氢氧化铜。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这样的实验、习题可以由学生操作,对于增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选编不同类型的实验习题,组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从多种实验方案中选出比较切实际的方案进行操作。当按着被选中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成功时,由于实验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心情,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兴趣。这样的信心和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因为让一个人对于深感枯燥无味而又失去信心的课题取得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将是不可思议的。
第五、综合训练课:学生学习特点之五,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不断储存和丰富的过程,并不断把丰富起来的知识通过反复的实践逐渐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如独立作业、科技小组等。目前阶段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课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墙养学生把一个单元、一个阶段所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综合训练而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课堂教学。综合训练课除了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思考性之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严”字上下工夫。教师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严格训练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都应该制定规范的要求。例如,初中学生在解答有关物质鉴别的题目时应该按着:取样——选择试剂——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写出方程式——作出结论的程序规范进行训练。这样的严格训练对于准确掌握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多课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单一的、机械的。采用哪种课型或几种方法并用,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决定。因为授课的形式是由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