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作者】 隋金高
【机构】 新疆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中心学校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诱发质疑,激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去大胆质疑,要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使学生敢问善问,敢说会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时,板书课题后,老师揭示“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可以随便说说。”一语消除了学生不敢问的心理障碍,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其中有个学生问:“作者为什么 把蟋蟀的洞穴写成蟋蟀的住宅?”老师立即给予肯定:“你提得真棒!请全班同学认真读课文看看是否有答案。”同学们边自觉边讨论,其中有个同学回答较为精彩,他说:“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把蟋蟀的洞穴比作人的住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给以人生动的感觉,鲜明的印象。”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在质疑问难解惑中增强了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引导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讨论教学具有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即时反馈能力等优点,也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和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是采用个人自觉汇报、自觉提问,与他人交流、讨论等。如教学《火烧云》第二自然段“天空中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时,学生通过自觉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烧”换成“红”可以吗?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因势利导,引发学生讨论。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后纷纷“献计”有的说不行,这样用词不准确;有的说用“烧”跟后面的“天空着了火”互相呼应;有的说这里已有“红通通”一词再用“红”字会显得重复……学生通过自觉自思、互相交流后,人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养成推敲字词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心情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样我们也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四、激励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是对在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它在儿童的创造思维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提问时留给学生大量的想象空间,有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完《新型玻璃》后,设计如下训练:“现在我是新型玻璃总公司的董事长,总公司还要设立几个新的公司,分别生产新世纪各种各样的新型玻璃,同时,要聘任同几位员工分别担任这几个新公司的经理。方式是公平竞选,你想竞选哪个公司的经理,请针对将要生产的玻璃名称、特点和用途来做一次演说,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有创新意识者优先聘用。”话音刚落,同学们活跃起来,纷纷动口练说。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便各抒已见地发表了各自的想法。有的说要生产吸尘玻璃以减少灰尘对人的危害;有的说要生产治病玻璃,各类楼房只要用上这种玻璃人们就会减少生病的机会;有的说要生产保温玻璃、隐形玻璃、信息玻璃……学生的回答,都顺乎可能性和合理性,可见他们的思维是从求同发展到变通,从变通中又开拓了新意,使创新思维得到升华。
总之,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能力、展示个性、大胆创新的场所。
参考文献:
[1]李瑛齐;语文实践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1期
[2]黄莹;新课改形式下的创新能力培养[J];语文学刊;2009年02期
[3]林春玲;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