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
【作者】 靳有全
【机构】 青海省互助县民族中学
【摘要】阅读理解就是在阅读中对有效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它不是读者认识文章中每一个单词,看懂每一个句子的低层次理解,而是跨出句子平面,走向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即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评价性理解(即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的看法)。学生语言水平低是一个主要因素,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就谈不上阅读能力,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应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还应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关键词】高中学生;阅读技能;培养策略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分析了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词汇结累、语法知识、语言文化背景、阅读方法等方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除了语法、词汇、句型结构这些语言因素外,影响阅读理解的,还有一些非语言知识的因素,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也一直是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英语阅读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1.缺乏语言环境: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无能力为学生创造最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没有条件让学生常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往,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情感。因此,很多学生虽具有一定量的词汇,语法规则也能倒背如流,但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即使没有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没有一点语法障碍,每个句子分开来看,也句句都能看懂,但是对文章的整体大意不能百分之百地理解,一做选择题就出错。
2.阅读重视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只要能记住单词,背熟语法规划,再做些配套练习就行了。因此花时多,见效慢的阅读为可有可无的东西,除课本外几乎不买,不读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3.正确理解欠缺:词汇的记忆与储存不够,语句理解能力差,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因“生词障碍”而“处处碰壁”,遇到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难句更是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用手指字、回读等习惯,没有从整体、细节、具体、抽象、字面、深层等去理解文章。
4.相关知识缺乏: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之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阅读文章时,常会遇到一些与英美人的礼仪、习俗有关的词、习语和句子,而很多学生恰恰对英美的社会知识缺乏了解,往往就会误解句意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5.心理素质不良:学生在遇到有深度的文章时心理紧张,心理素质欠佳,思维混乱;遇到容易的题材,有时又会“掉以轻心”,眼高手低,跌入命题人所设置的“圈套”之中。
二、阅读技能培养的策略技巧
1.重视英语词汇和习惯用法的积累: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偏少,这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呢?
(1)构词记忆法:据估计,英语词汇有100万到120万,但大部分单词是由构词法构成的。构词法包括派生、合成和转化。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前缀(un/dis/im/il /super.)、后缀( ly/ less/ ful/ ment…)的含义及用法,就可以根据已知词猜出它的派生词,从而达到扩大词汇的目的。如:前缀super有超过,超越的含义,就可以猜出supermarket(超级市场)supernatural (超自然的)、 superman(超人)、superstar(超级明星)等词的含义。
(2)联想记忆法:由一个词联想到和它有关或无关的词,如看到live生活,联想到其他词性及用法,lively——直播的、活的等词义。
(3)广泛阅读记忆法:“To read well, you need a strong vocabulary.To build a strong vocabulary, you need to read well.”这句名言道出了阅读和词汇量的关系。要有流利的阅读,就必须有丰富的词汇。大量的阅读可以丰富你的词汇。
2.牢固掌握语法知识:近年来的NMET阅读理解短文的句式结构趋向复杂,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突显出来。如在阅读中遇到另人费解的长句、难句,就可以借助语法,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分析,搞清各部分的关系,从而准确理解整句的意思。以Decision-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NMET 2000)为例。该句的29个词中包含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并列句和破折号连接的附加说明等多种关系。其中并列句中又有复合句,复合句中又有并列句。只有把句子的成分一一理清,才能掌握其意思。
3.积累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知识: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所以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探索,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外语教学所涉及的文化而言,也是一种相对的有界定的文化。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就是,在教好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设法弥补学生在英语文化背景和英美社会知识方面的欠缺。让学生确实感受和了解:英语和汉语不仅只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字,而且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做到这一点可从二方面入手,一是词汇的教学,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中教词汇,如“农民”一词在英语中有二个farmer和peasant。在中国,农民是指从事农事劳动的人民,而英语中farmer是指那些拥有自己的农场或租赁农场的人。Peasant通常指雇佣农。Kiss在西方是一种表示礼貌的方式,从某种角度上说,它类似于东方人的点头、握手。它不仅用于夫妻之间,还用于家庭成员、朋友间、熟人间。而Thank you在西方对于各种赞美之词、问候之语,尽可以用它来回答,而在中国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说:“我做得还不够。”“这是我应该做的。”等诸如此类的谦虚话。二是利用课文内容,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中教课文。如在教SEFC IB Unit 19 Jobs中,以Who can do better, boys or girls/men or women?为题材,让学生进行辩论,就社会男女分工状况进行讨化。以了解东西方社会对男女平等问题的差异。而在教SEFC IB Unit 22 Britain and Ireland中,要向学生介绍英国的国情。虽然British和English通常都指英国人,但严格讲English应指英格兰人(People of England). England只是Britain的一部分,虽然它是其主要部分,但毕竟不能代表Scotland,Wales和Northern Ireland。这与我国的国情有点相似。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汉人占大多数,但是它不能代替其它55民族。一个回民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但是他不可能说自己是汉人。高中英语课本中涉及到外国文化背景的课文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文向学生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对英美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有了相当的了解,这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掌握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并不等于具备了阅读能力。只有掌握并运用一系列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将习得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有个性心理特征的阅读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1)在处理一篇阅读材料前,先让学生对该篇材料进行略读:略读是指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在略读是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每段的主题句(每段的要点)。一般情况下,抓住了主题句也就抓住了段落的中心思想,然后将各段的中心思想衔接,也就点出了文章的大意。主题句的位置有三种情况:主题句位于段首或主题句位于段末,也有少数文章的主题句位于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控制学生阅读速度。高考阅读要求的速度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章的阅读,即使未能被动完成也必须停下,并要求他们复述文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相应缩短规定的阅读时间。但阅读速度的提高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速度必须要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没有准确作基础的阅读速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尤其是阅读训练初期,不宜操之过急,时间的长短也因该适当控制,循序渐进,以准确性为基础,在准确性的基础上逐渐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2)在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细读:细读要求对各个语言障碍进行扫除,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一些难句,生词进行具体分析。在细读过程中要使学生对文章进行逐词逐句的推敲,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对一些长句,难句,固定搭配的分析。正是在解决每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水平才会进一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才会逐渐形成。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一教材第三模块第一单元的Section 4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Her parents met a kind and gentle woman,Anne Sullivan,who moved in with Keller and took on the task of teaching the young girl.学生在阅读这段话时,会遇到两个陌生词组,move in 和take on,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两个词组的意思,而要启发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对两个词组的意思进行猜测。这样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就会通过move和take两个单词,分别猜出“走进”“拿出”等接近的意思,最终在教师的启发下会准确命中两个词组的意思“搬入”和“承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两个新词组的印象。对文章进行逐句分析,细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中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会逐渐形成。但语感从不象是大多数学生认为的,是天赋。良好的语感的产生是一个平时多阅读,多练习的结果是用时间和耐力一步步积累起来的。
(3)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生词。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或跳过去不看,都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要猜测生词的意思。不同的语境,单词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但有时一个词的准确意思很难被猜出,所以需要我们识别它在句中的词性作用。例如;A German told me that all over China they use gourmet powder in the food.It will give you high blood pressure.不难看出grourmet是一种能吃的东西,至于它到底是什么,完全可以不管。
总之,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阅读教学策略技巧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孙静雯;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之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范秀琴;让英语课外阅读成为“悦”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6期
[3]张连亮.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