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歌曲《小白菜》的情感艺术表现

【作者】 邓 颖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12级音乐表演一班

【摘要】民族歌曲是各个民族自己创作,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每每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情,曲调单一,唱起来朗朗上口。歌曲《小白菜》便是众多民族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的歌词通俗、朴实,旋律细长。本文对歌曲《小白菜》的曲式、演唱方法及情感表现进行了较深的剖析,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它的情感表现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小白菜;曲式分析;情感表现;演唱分析
【正文】

      声乐演唱艺术是最具情感的艺术。情是一切艺术之所以感人的根本,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声乐演唱艺术经过洗炼的音乐言语,动人的歌喉和美丽的旋律,直接表达特定的情绪。演唱者要运用最好的演唱水准,唱出最好的声音,声音的美虽然重要,但却不能忽视情感的表现,这两大要素在连接时是相辅相成、彼此弥补、相互推进的。假如只注重技术而忽略艺术体现,发声技巧就成为了没有实用的空架子,只有掌握了准确的发声方式及娴熟地演唱技巧,深刻了解歌词意义,全方面掌握歌曲曲调,加入演唱者独特的理解与感悟,从灵魂深处去诠释歌曲,这样才能引发听众的共识。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它是与声乐编创相分离而又单独存在的艺术。他既有单独的品质,同时还有着与音乐创作密不可分的关联。声乐创作是声乐表演的根蒂,而声乐表演是声乐创作的体现和二度创作。声乐表演不光是对声乐作品原作的音乐信息的简单传达,它也是充分体现声乐表演者高超的声乐技术和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的再度创造,它赋予一度创作以生气。

  经过翻看自己的声乐教学资料并结合身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我充分认识到了情感在声乐演唱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选择了歌曲《小白菜》为例,浅谈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的表现,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来自己的体会。

  歌曲《小白菜》是一首传播久远、家喻户晓的传统民族歌曲,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流传非常普遍,它以非常经典的素材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纯真的农村贫苦小女孩的形象。

  清朝声乐理论教育家徐大椿就说过“唱曲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这句话说明了歌唱中”声”与“情”的重要关系,强调了情感表达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为此我们在演唱歌曲前要对歌曲进行分析、了解,了解其思想内涵,知根知情,才能准确表达歌曲意义。知道歌曲背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唱好一首歌才不会成为难事。

  《小白菜》这首歌曲诉说了一个悲惨的农村故事:在华北地区的一户家庭中,有位天真灵活的小女孩。她在幼年的时候,娘亲就去世了。起初跟着父亲过日子,尽管很穷,但总算还没有受到什么凌虐。但是后来父亲娶了个后娘,又生了一个弟弟,这使生活环境更加贫苦了。她因此也得不到一点温暖,在孤单和哀伤的时候她越发想念自己的亲娘。这一切谁也不知道,她也不能够向谁去诉说。陪伴她的,惟有自己的歌声和伤心时流下的眼泪。最后她把眼泪哭干了,但她的感人歌声却流传了出去,这引发了更多小朋友的共鸣。这些小朋友家里也很穷,也都有自己的痛楚,他们把自己的痛楚寄托在这首歌里面,把它当成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歌唱。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来加工、革新《小白菜》,使它不断完善,更加通俗,使它具有了昔遍性。因此,这首歌代代相传,保存至今。

  这些传唱的小女孩们成为了这首《小白菜》的作曲者。他们不是什么作曲家,甚至我们至今都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并且他们连谱子都不清楚,字也不认识,但他们的作品却是难得可贵的音乐艺术宝贝。因为它说出了劳动人民孩子内心的苦衷,在艺术上也经过了不断磨炼而放出光彩。所以,有不少的作曲家都热心的研究它,作曲家马可等在创作歌剧《白毛女》时,就使用《小白菜》中的很多曲调,经过一系列的改编与重组,才创作出了现在大家都喜欢的《北风吹》。

  音乐的曲式结构,是体现音乐的一种逻辑方式,歌曲的曲式结构分析包括了结构图示、调式调性、节奏、和声、织体、旋律特点等内容。歌曲《小白菜》改变了原四句头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而是使它发展为一首多段体大型声乐作品,并且多次运用转调、多种拍子的节奏变化和装饰音的修饰等作曲手法,以此来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戏剧性的色彩变化,但是是在基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调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使作品更为打动人心,催人泪下。

  《小白菜》是带有变宫的六声音节徵调式,节拍为5/44/4混合拍子,速度缓慢而且情感凄凉。每小节是一个乐句,每一个小节的落音都是一个连续下行、由高而低的级进。整个旋律也同乐句落音一样,由高向低进行。除了落音外其它音均为四分音符,情绪迟缓、低沉;第二小节是第一小节的变化重复,第二、三拍变为八分音符情感的倾诉比第一小节更加哀婉动情,另外落音也比第一乐句低,情绪显得更加沉重;第三小节是整个乐段四句中唯一的有上行旋律进行的乐句,但三度跳进后紧接下行级进和跳进,落音比前两句更加低沉;第四小节继续下行级进,落在了全曲的最低音sol上。这些乐句一句比一句消沉,一句比一句情绪昏暗。节奏基本达到一个字一个音,加上末尾长音,形成了一种哀叹的音调,最后两小节拍子发生变化,这是孩子对亲娘热爱而又没有希望的呼唤。全曲旋律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词曲有很强的概括性,易唱易记。

  歌唱时要感人,而感人固然是离不开生活的。我们不去接触生活,不体验生活肯定不能够去真正的表现歌曲。为了丰富生活经历,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做到尽可能的多观察,多体会发生在身边的各类复杂的情感,去多了解一些描绘各类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电影、戏剧等。我们平日里要多接触社会生活,来丰富我们的经历和开阔我们的知识面,我们应当善于了解别人和接受别人,多学会一些感动,设身处地,爱憎分明,拥有积极爽朗的心态、大气广阔的气度,能够感受和体会到愉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等情感,并能够真正地受到感动。一个麻木的人、一个对“美”熟视无睹的人、一个不容易激动和受感动的人,是一定不能把歌曲的内在感情表现出来的。惟有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到的真实感情倾泄到所要塑造的形象中去,才可能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要深入生活,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了解情感的深处,要善于发现生活,体会生活,领略生活的酸甜苦辣,会意情感的喜与悲。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演唱者就要培育自身的生活情趣,学会想象,能够触景生情,施展自己的想象力,使歌唱具备情感。

  要多欣赏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如各类戏剧、歌剧、舞剧等来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听多了,看多了,艺术发展才能宽广,才能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这样处理各类情感、情绪的作品才能轻车熟路。我们要演唱好歌曲,除具备必然的歌唱技巧外,还应该见多识广,在文学、历史及其它学科上下一些时间,从中吸取营养,提升对歌词的了解,加强歌唱的表现力。

  一首声乐歌曲,除在声乐技巧、咬字吐字、呼吸等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外,表演技能也是表现作品艺术的重要因素。因为民族歌曲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感染的产物,它在艺术寻求上具有比较强的真实感和现实感,在演唱的表现方式上非常重视表演才能。民族声乐艺术表演要注重作品内容情节和演出效果提升艺术感染力,这样才能把形象美、内容美做到完美统一。

  除以上几点外,不断地增强本身的文化艺术素养是做到声情并茂演唱艺术效果的重要方法。并且要对声乐技术、表现能力进行严格准确的训练与把握,所以还要多积攒不同风格的声乐曲目和音乐文献,这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器乐方面的学习来提高艺术表现力。在做好了充沛的准备后,就一定要走出教室,走上舞台,走向社会,因为实践才是真正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准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最好方法。

  这首歌在演唱时,要求声音是自然的、流畅的,不要单纯的追求发声要领,而是要将重点放在以情带声上头,重视情感的演唱。在声音上面,不能够将喉咙打的太开,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做好呼吸,放下喉头,做到吸与吸得深沉和缓慢,在音量上,高潮乐句要将力度加强,其它乐句不要过分追求大的音量,在音色方面,要力求做到声音柔美婉转,咬字吐字,做到字字清楚,句句含情。

  不协和和弦的大量使用,使演奏效果出现了一个真实的画面,仿佛表现出了旧社会黑暗权势,而后由低向高连续的模进,速度与力度的相继变化,使在抒发心里的情感时,做到了不单注意艺术性,还表达出了那种悲切的境界,而不是放声大哭。而后的连续模进,使情感完全抒发出来,情绪愈来愈激昂,这时候演唱者用悲伤的声音唱出歌曲的前两句,这两句要使用哭腔的唱法。这两句哭腔是全曲的开端,要格外的注意情感的表达,演唱时要仔细处理,做到有所比较,开始第一句就要用强的声音唱出来,以此来体现失去亲娘,哭天喊地的悲哀之情,但是速度不能慢下来,同时还要注意情绪上的烘托。第二句在力度上要消弱,速度渐慢下来,声音的内在要含蓄一些,表达内心深处的伤感和对现实无法改变的心情。下面是歌曲的中心,也是歌曲的核心所在,它着重表现了一个悲凉、孤独的主人翁形象,速度上面也渐慢了下来,力度也采用了中强来诠释,好像把自己的不幸的出身进行了诉说。从“跟着爹爹”开始,情绪有一定的变化,速度稍微加快,节奏上不要拖,表达主人公盼愿唯一的亲人能够带给他快乐,而不让他失落的心情。唱亲娘呀,亲娘呀”时速度又复原减慢下来。这段最后的落音是一个不稳定音,它仿佛是表达主人公在问:“亲娘啊,你在哪里?”。

  间奏以后,开始了恶运的到来,不幸的事情即将发生,这一段调性由降A转到降E,在演唱上也增强了力度表现,“弟弟吃面,我喝汤呀“这一句时,速度也发生了变化,逐渐的快起来了,这样便为下一句做好了铺垫,在“端起碗来呀”的“呀”字上拉长后,模拟戏曲中的“哭腔”,速度从慢到快,而后回到原速接“泪汪汪呀”,表现那种泣不成声的哀伤之情。

  接下来的第三段是钢琴伴奏的精彩表现,它大幅度的烘托情绪,并将歌曲推向高潮,调性转到降D上。进行高潮段落“亲娘想我,谁知道呀,我想亲娘,在梦中呀”的演唱时,一定要用到正确的歌唱方法,声音要唱的结实、富有情感,表达出对亲娘无尽怀念,喊出了主人翁的内心情感。高潮演唱共有两句,所以这两句在演唱上要有差别,第一句力度上要强一些,速度上要紧一点,下一句力度上要比前一句稍微慢下来,表达主人翁心里对亲娘的无尽思念,而后速度慢下来接“亲娘呀,亲娘呀”,然后钢琴上出现一个小的衔接,引出全曲的再现,调性再次转回降A,这个部分的两句,曲调歌词全部相同,所以需要在演唱上进行处理,要注重演唱色彩、力度和速度上的对比,第二遍比第一遍的力度要弱,速度要慢,表达和描绘出一片凄凉和悲惨的场景。

  尾声中的“亲娘呀,亲娘呀”,在力度解决上要有所比较,口气上要做到绝望的呼喊和悲伤的抽泣,经过对歌曲《小白菜》曲式结构的剖析,这样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不同的曲式对比和内容变化以及它的规律性。

  情感的表达需要真实的情感流露,在我国的先秦时代《乐记》中便有对音乐情感的论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因而可知《乐记》中把音乐看成是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段与技术,有效的阐述了歌曲的思想感情。歌曲的旋律效仿人的声调,表达人的情感特点,在歌曲中人的精神与情感的表现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演员的表演要做到真情的流露,这与生活中的真实感情体验和不断的积累是分不开地。歌词创作的思想源泉是用生活为根据的,他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并且具备典型性的艺术凝结。假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个小姑娘失去了娘亲,她会嚎啕大哭,但是在演唱作品《小白菜》时,演唱者要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出那种悲切的境界,但是不是放声大哭,这样就很好地处理了歌曲,正确的表达了歌曲的内在意义。

  全面的了解和剖析作品,对于我们本身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们想要准确唱好一首歌曲时,务必要全面了解声乐作品的实质,从歌曲内容凝结的情感内在着手,经过自身的情感经历并结合歌曲的情感表达,然后再加上自己掌握的演唱风格对作品进行恰当的处理。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是使歌曲充满感情与生气,做到以歌曲内容激发自己的情感最后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歌曲《小白菜》的情歌表现进行的简要分析,并结合了自己四年的声乐学习感悟进行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而言之,声乐演唱艺术的情感表达,要在自己本身具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与科学的发声技术所限的条件下,最初熟读歌词,剖析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歌曲的曲式形式与题材风格,选择合适的速度,力度进行演唱,语言方面进行详细的处理,准确表达歌曲的意境,做到真情流露,这样的演唱才能够使听众喜欢并且回味无穷,出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年第一版

  [2]吴凡.民间音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3]温 萍客家音乐文化概论[C].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年第一版

  [4]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R].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