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何大鹏
【机构】 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一数学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学习时间问题成为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好坏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学习时间的综合构成中,哪些因素对数学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较大?是不是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学习时间分配规律对学业成绩有多大影响?另外,学习时间的规律有无性别差异?这些问题是目前高中生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学习时间的研究,集中在对一具体学习内容,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时间量所产生的不同学习效果上,而高中生的学习是不同科同时进行的整体过程,对该整体过程的研究是一个空白领域。研究这个问题,能够对指导高中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共抽取2011级12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每班学业成绩优、中、差者(以平时成绩为准) 各取两名,男女生各一名。调查为时一学期(50天)。在调查过程中,每位被调查的学生,每天在全天学习结束前,用几分钟的时间,回顾当天的学习情况,填写一张当天自主学习用时情况的调查表。课题组每天对每个学生的用时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积累原始数据。其中本研究“学习时间”的界定:学习时间指有效学习时间,包括课堂和课余学习时间。
1、学业成绩与学习时间总量的相关性
学业成绩与学习时间总量的相关性研究中,用SPSS软件对学生每日平均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做相关性研究使用Excel对72 个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纵向统计,绘制每一学生的学习时间统计图,再区分学业成绩进行比较。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均值比较,并做相关分析,分析过程使用了专业统计分析软件SPSS9.0。
结果见表1。
表1 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学习时间量统计总计(50天)
2、学习成绩与学习是否规律的相关性
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规律的研究,着重从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时间入手。并且采用个案法为每位研究对象绘制学习时间统计图,以学习优、差者做对比研究。通过对两个典型的学业成绩优者、学业成绩差者的学习时间统计图分析,来完成成绩优秀与学习是否有规律有无相关的研究。
表2 对学业成绩优、差者的统计图进行比较。
3、学习成绩与性别的相关性
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时间统计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指导。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证明男女智力存在着差异。本次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学习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表3
4、有无学习计划的情况
在被调查的72人中,关于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己学习计划的情况,有长远且能坚持下去的学习计划的有15人,占21.5%;偶尔会有,比如考试前才有计划的有25人,占36.2%;有计划,但往往无法坚持的有26人,占38.5%;没有计划的有6人,占3.8%。(表4)
三、得出结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业成绩优者学习时间量均值较大,学业成绩差者其次,学习中等者学习时间量最小。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与自习时间并不完全正相关。部分自习时间较长的同学不一定成绩很好,有些成绩很好的同学自习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学习成绩并不受单一变量控制,它还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心理素质,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等等。当然,自习时间也不能太短,从散点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天自习时间小于一小时的同学,成绩都不太理想。但学业成绩优秀者所用的学习时间明显多,说明一定量的学习时间是学习达到一定成绩的重要保证。
由表2结果分析图形可以看出:学业成绩差者时间趋势线倾斜的角度较成绩优者明显大,学业成绩优者学习时间点在学习时间趋势线上下有规律的变化着,呈现出周和月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即一周内或一月内学习时间高峰与低谷交错出现,而学业成绩差者学习时间点的变化无规律,说明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时间的有无规律是决定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表3的分析得出:性别差异表现为相同的学业成绩下,男生的标准差值较女生大,说明男女生在学习时间上与智力层次分布相同的规律:男生学习时间长和短的两个极端都比女生多,中等学习时间的女生多。总体上来看,学业成绩优、中的学生,男生的学习时间较女生长,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女生的学习时间较男生长。
通过对表4数据的研究可以发现:只有将近20%的同学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大部分人有计划,但仅限于应对考试,或者根本就无法坚持下去。因此,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计划也将是一个可行的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72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跟踪调查 ,从学习时间分配的规律性、 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学习时间比较、 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习时间比较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下列几方面的结论:
1)学习的有无规律性、 学习时间的节奏性是决定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2)学业成绩与学习时间从总体上分析无显著相关 ,但较高的学业成绩必有一定量的学习时间做保证。
3)学习时间存在性别差异,总体上男生的学习时间较女生长,在时间层次分布上存在差异 ,男生学习时间长和短的两个极端都比女生多,中等学习时间的女生多。
4)学习成绩与自习时间并不完全正相关。部分自习时间较长的同学不一定成绩很好,有些成绩很好的同学自习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学习成绩并不受单一变量控制,
它还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心理素质,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等等。当然,自习时间也不能太短,从散点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天自习时间小于一小时的同学,成绩都不太理想。
同时,通过本次试验不仅对正态分布,学生分布,相关度,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运用学到的概率统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更是培养一种运用数学技术去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也相信,这样的试验能给部分同学以启发,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努力学习。
四、研究意义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可以给老师以及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学习有规律性 ,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 ,易在大脑中形成动力定型。在教学工作中 ,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并在学习中进行周期性的适度休息 ,对提高其学习效果将很有意义。
2)在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要因成绩而异。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时间量上不用做进一步的要求,重点是学习方法的改进,而对学业成绩中等或较差者,应首先做学习时间上的要求,其次才是学习方法的改进。
3)男女生在生理发育上存性别差异 ,其学习方法、学习状态也有一定的差异 ,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要做不同的要求。对成绩较好的女生 ,可在学习方法上做更多的指导 ,对成绩较差的男生 ,可在学习时间量上做一步的要求 ,学习较差的女生 ,应在学习方法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