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初探
【作者】 陶静静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中学
在构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着核心地位。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它可以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活动、想象丰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不少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都谈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哪怕是难度再大,他们也都愿意去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善于思维,表现积极。为了培养学生稳定、专一而持久的外语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做到:
1.明显动机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
2.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设问、质疑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们新的探究活动。
3.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 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安排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教学内容。教材应安排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就低年级而言,应多安排一些歌曲、游戏、谜语、压韵诗、小对话、小表演等活动。
4.培养融洽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高超教学技巧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形象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但平时的训练和开发更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每一个环节上重视想象力的训练。下面试举几例:
1.单词联想 在学习单词时,要求学生就最近学习过的一个单词发挥联想,让他们写出与这个单词词意有关联的任何单词。在进行这种练习活动时,事先可给他们一两分钟的准备时间。如让学生就discuss一词联想,他们可能会说出以下的一些单词:talk, doubt, think, regret, judge, sure, discuss, parliament, mistake, committee, director, wonder等。在进行这种练习时,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想到的单词多,谁就是胜者。
2.标题竞猜 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文章的标题来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式。这些文章有可能是从代表各种观点的报刊杂志或网上摘引而来,题材不同,体裁各异。让学生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猜测,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找到差距。
3.故事续尾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时,在结尾处留有悬念,要么提一个问题,要么让学生把故事的结尾续上,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方式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结尾,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评判,而应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训练促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的训练中,发展着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产生许多联想,促使他们全面考虑问题,并形成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如在听讲课文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讨论时说出独特而新颖的见解,在阅读时能对材料进行对比和联想,在写作时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仅举几例进行说明:
1.大脑激荡法(brainstorming)由创造基金会的创始人A·奥斯本提出,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大脑的迅速联想,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和建议。如就某一个问题“讲出你所想到的全部办法”或“列出你所想到的全部事实”等。在采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教师不要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以便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各种观点,并强调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都是平等的和重要的。
2.讨论讨论是日常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当讨论问题时,每一方为了讲清自己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并批驳对方的基本思路和观点,需要调动各自的智慧和积极性,使自己的思维状态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思维习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不相同,通过讨论也可以互相启迪,达到思维的互补性。
3.任务型的活动设计 这是一种以交际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以完成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的活动方式。为了完成这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除了关注输入材料的质量,教师的作用,以及学习的环境问题外,还需要学习者采取各种探索性的活动方式。专家们对这些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Prabhu把它分成三大类:Information-gap activity; Reasoning-gap activity; Opinion-gap activity. Clark在此基础上扩充为7类,而Pattison则提出了另外的7种活动方式:Questions and answers; Dialogues and role-plays; Matching activitie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Picture and picture stories; Puzzles and problems; Discussions and decisions.而这些活动大多要求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力求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它要求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需要对教师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提高更高的要求。
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上,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开拓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墨守成规。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念,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评价,发展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