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

【作者】 徐永成

【机构】 甘肃省夏河县藏族中学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信,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体育运动,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快乐体育的基本前提 

  《新课程标准》强调:“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呢?

  1.游戏即体育,体育即游戏,两者相互融合

  游戏在体育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通过游戏引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用游戏衔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合理地利用游戏,使游戏为教学服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实现水平目标。一般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活动都是慢跑、徒手操等,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抵抗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游戏活动既有趣味,又能达到得热身的效果,使学生的玩中乐,乐中玩,既实现了的教学目标,又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何乐而不为。

  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方法手段,使练习内容、方法、手段做到“新”、“奇”、“异”,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参加练习,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例如:在进行跨栏教学时,教师先不讲解不做示范,只是提问学生,怎样过栏最快动作最好?然后由学生自己试一下,让学生体验一下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最后教师再做示范,讲解动作要领,通过对比认识到,必然会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为了提高学生短跑100米成绩,应使学生明白短跑是所有田径运动基础项目,它对整个田径运动水平提高有重要影响,要想提高其他项目如铅球、跳远、跳高等的成绩,必须先提高短路成绩,因为短路包含了速度、力量、灵敏、弹跳力等素质在内,而100米又是我们的教材内容,就更应该努力提高它的成绩了。通过上述启发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有所追求,练习兴趣就这样产生,练习积极性就大大加强。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体育的关键

  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更分外珍视和强烈地期盼教师的爱,这是每个学生健康的心理要求,当他们从老师那里感受到这种真诚情谊时,会因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学习中,深入到学生学习之余中去,有时也可以适当开句小玩笑,幽上一默,让学生敢接近你,亲近你,敢跟你说心里话,使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从而在思想、情感上给学生“减负、减压”等,使学生从情感上真正快乐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行动感染学生,以微笑服务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我们要教学中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的基础上,互相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上,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生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质量才会显著提高。

  总之,快乐体育是体育教师的终极追求,也是体育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要在体育教学中增强意识、开拓思路、寻找方案、追求实效,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真正享受体育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锻炼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