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情感育人”助力初中作文教学充满活力
【作者】 刘爱华
【机构】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桃园镇初级中学
【摘要】 初中作文作为初中语文课改的重要部分,其为一种单独的知识与能力体系,被广大教师重视与运用,实现了语文知识学习与运用的良好衔接与实践。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目标,可见初中新课程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视。【关键词】初中作文;情感共鸣;责任感;感恩教育;正负能量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深入,初中作文不仅是一种写作能力与知识运用的教学内容与载体,更需要运用内容性与情感性的引导,加强对初中生的人生、理想与责任感的教育,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实现对家庭、社会与他人的责任感提升,培育对国家、政府与他人的感恩之心,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人。
一、初中作文情感共鸣性育人路径
情感共鸣作为一种从外而内如主观感受,在初中生的作文中体现为,学生的创造性与感悟性的思考与语言表述,其实现了潜在的内驱性的育人。
㈠责任感激发
作为初中生由于其身心成长规律制约,其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家庭责任感。即对家庭整体与家庭成员的关爱、帮助与支持的责任。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关爱生病的父母或其他的兄弟姐妹等。在初中生的作文训练中,主要是“感人的...”、“难忘的...”与“我的...”系列的作文,让学生结合单元学习的内容,展开自己家庭责任的思考与践行规划。如在《背影》教学后,让学生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学校与班级责任感。学生对学校与班级同学的责任感,如爱护公务、相互帮助与学习合作等,在搞好自己的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同时,建设美好的学校与班级。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藤野先生》等文章学习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自己对学校、班级与教师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为对传统美德与社会公德的践行,如学习《我用残缺的手掌》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后,学生可以就爱国谈谈自己的责任感,教育他们做一个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好学生。
㈡感恩的教育
就是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与支持别人。运用作文训练的方式,让对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展开切实的思考,从理论到行动上学习做一个感恩的好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情感双向性幸福教育的感恩育人方向。无论是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都是双向的,只有在双方都付出的情况下,才会让自己在对方的幸福中获得自己的幸福。初中生作文育人意义就在于此,虽然初中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让自己周围的人,获得来自于他们创造的学习与成长以外的幸福,却能让他们在感恩且知恩的言行中,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如在《背影》、《亲爱的爸爸妈妈》与《我的母亲》等课文教学后的习作中,让学生自己的对照甚或检讨中学会感恩,并随着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强化与提升自己的感恩意识与感恩能力。
二、初中作文情感共鸣性激发办法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情感丰沛性的语言学科,无论是从知识性还是文学性上,都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先天性优势。初中生作文,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性的学生主动性成长的高效办法。
㈠正能量情感作文写作
正能量对身心可塑性强的初中生而言,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精神能量,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斗志与无畏精神,也能让学生切身地发生各种情感的微观积极变化。教师要善于运用此类事迹或案例,让学生在学习性的写作中,挖掘更多情感共鸣的交融点。根据当前社会与教学中的正能量现象,教师可以从两个层面切入:社会性正能量作文写作。如关于弘扬社会中真善美的正能量事迹,如“最美孝心少年”、“感动中国人物”以及各地的“道德模范人物”等,根据语文学习的进度,在写作的积累中实现正能量情感的积累。如在学习《信客》后的关于诚信与责任的写作,在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后的关于“爱”和“美”的主题思想写作。国家或民族性正能量作文写作。即维护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尊严与民族尊严的写作,初中阶段此类文章较多,如《我用残缺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黄河颂》、《最后一课》与《沁园春·雪》等,让学生结合当前的各种国际性的事件,展开爱国情感提升的写作,如神九升天与蛟龙下海等,从中挖掘自己所缺少的或支持成长的爱国精神。
㈡负能量事件反思写作
在信息时代,媒体的多元化为各种信息的传播创造了非常高效便捷的条件。各种因为负面因素导致的负能量事件时有发生,且对辨别能力、科学应对能力缺乏的初中生而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在无法回避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就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深刻地反思,探索科学应对的办法。如在教学《谈生命》、《人生》、《热爱生命》、《再塑生命》、《丑小鸭》与《理想》等课文后,让学生根据当前一些地区学生因为与父母发生矛盾、遇到学习上的挫折以及其他的问题,而自杀、自残与离家出走等负面案例,展开切实性的思考。通过作文,去直接面对一个并不完美,却在不断成长的自己,该如何应对以后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不如意或挫折等,才能让自己在不断成长中不断坚强,从一个丑小鸭变成自己理想中的白天鹅。
总之,情感共鸣是连接教师、教材与学生三者的重要桥梁,也是有效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法宝,更是完善健全学生人格的途径。情感共鸣性写作语文育人路径,是针对初中生具有一定自主见解与分析能力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方法。其在尊重与调动学生的知识同时,为初中生创设了知识基础起点差异性与目标同步性的情感成长、知识成长与全面成长的平台,实现学生自我主导下的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