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活用教材的一点思考 ——谈上《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课后感

【作者】 姜红燕

【机构】 新疆伊宁县第二小学

【摘要】教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大胆改动教材,活运教材延续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情景,发现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交流,获得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即发展了思维、又学会了自主学习,课堂效果很好。这节课的教学引发了我的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情景都得利用课本的资源?
【关键词】 在处理教材上;关键是方法;是用教材教;不只是“教教材”
【正文】

      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不就是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大胆改动教材,活运教材延续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情景,发现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交流,获得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即发展了思维、又学会了自主学习,课堂效果很好。这节课的教学引发了我的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情景都得利用课本的资源?

  回想以前种种,每一单元都有主题图。教师从一幅主题图中引发了本单元的不同问题,以此为起点,引出本单元的一个个知识点,在来解决这些提出的问题,从而展开一个个知识点的学习。这样看是很合理,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有时教材中的例题却很突兀,比如:《商中间、末尾0的除法》中给出的情景图就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后面的例6则是一道有关计算实际生活中用电量的问题,与情境图无任何联系。

  这节课在备课环节我就参考了多个不同版本的教案,也认真研读了教学用书,认为学生学会的关键是方法,而与教材例题无关。所以我在备课时就将“唐僧四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又进行了延续,创设了“分桃子”的故事——这天,师徒四人路过桃园,八戒看到树上的桃子直流口水,于是放下手中的耙子想要摘桃子。唐僧连忙制止了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考考你们。”八戒连忙点点头说:“行啊!”“现在有309个桃子要平均分给你们师兄3人,该怎样分?”八戒迫不及待地说:“太简单了,是13个!”悟空想了想说:“是103个!”八戒和悟空谁分对了?随后,有延续分桃子的故事,编了“作算术”这个小故事——八戒没有吃到桃子很沮丧,唐僧说:“八戒,如果你能做对我出的题,那么你也可以吃桃子了!”八戒一听,转忧为喜,赶紧说道:“师傅你快出吧!”“420÷3”八戒想了想说:“14!”“同学们,你说八戒有桃子吃吗?”课堂上,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开始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很快掌握了《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由于故事连贯,学生也较感兴趣。所以本节课学生掌握的很扎实,连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学的很认真,效果非常好。

  课后,这节课的改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活用教材有什么好处?众所周知,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的。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我觉得我们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法加工,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己编制教材。所以我们仍要根据情况有的放矢,不能全盘推翻。再者,我认为教学教的是方法而不在乎形式。所以我觉得对待教材我们要持一种“利我则用,不利我则舍”的态度。

  总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抓住学生的心,要实事求是的联系学生整合教材,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教材,才能把教材利用得好,才能教与学的更好,才能真正的建设好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