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学校特色的创建
【作者】 曲旭东
【机构】 青海同德县城关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
学校特色的创建,使校长有可能从自己学校实际出发,去想自己的点子,去办自己的事。寻找新出路,使一些学校钻出死胡同,摆脱困境,获得发展,也可以使一些学校优中求精。
学校特色的创建,在层面、形式、模式上都有不同:有中学、小学、城市、团场。有办学管理、办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风格等。有隐性、显性等不同特色。
学校“特”应体现:与众不同、胜人一筹、自成体系、供人借鉴。
一、校长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关键
创建学校特色,校长必须具有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有明确的办学思路,知道做什么,该怎样做,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有不甘落后、开拓进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定的敏锐力和创造力。
还要有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团结、认同、互补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协同一致、敢于探索、不甘寂寞、有进取心的教师群体。
另外,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也是创建学校特色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必须形成为学校特色服务的,组织严密的,上下通畅的,环节相接、丝丝入扣的管理网络,保证学校的政令畅通。创建中既要有规章制度的硬性管理,也要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柔性管理,为教师创造一个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环境,确保学校特色创建成功。
如果有切实而坚韧的刻意追求,有不怕艰苦和挫折的意志,通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和努力,一定会使学校形成特色。
二、立足自身,找准定位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处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等各不相同,各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物质环境、人文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因地制宜,根据校情,找准定位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如学校在初定目标时,要分析校情,要看客观环境中的特定条件来制定目标。要证实其制约性,有的特色不合校情再好也不能搞。校长要善于发现、挖掘本校的某一方面的优势。因为特色项目的选定往往是以自身优势为基础的,要挖掘本校及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和教育、教师之所长,利用优势发展“特产”,形成浓郁的地方色彩、本土资源,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目标制定时,办学特色可以是学校整体的,也可以是方面部分性的或是项目单科性的。但脱离校情任何特色都会缺乏生命力。同时创建学校特色还应遵循时代性、科学性、民主性等原则。
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是创建学校特色的保证
创建学校特色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它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研究筛选阶段
分析总结本校优势,过滤出可供发展的风格特色的项目或方面;尽可能广泛地学习外地的办学经验,过滤出可借鉴的项目或方面,经过内外情况的比较分析,理性思考,筛选出创建学校特色的项目或方面,请专家论证指导,加以定位。
实践探索阶段
设计创建方案;组织进行实践,设计方案经慎重筛选定位后,要以理论为指导,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实践。实践中要求严密、制度化,要有实践记录,注意原始资料积累,根据实际不断修改方案。这是创建学校特色的主体工程,周期长,效果凸显慢。要有持久战准备,锲而不舍地一步步实现创建学校特色的目标。
积累完善阶段
这是成熟阶段,完成稳定的实验周期,经过调研、测评、验证、调整,其特色的项目或方面日趋完善。达到这三个阶段有三个标志:一是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师生中形成心理特定,办学特色在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范围内取得一致的认同。二是认识上实现升华,有感性上升到理性。三是新的办学机制形成良性循环,不再主要依靠主观的调控,而主要依靠客观规律支配。
这阶段要做大量额总结工作,如整理资料、展示成绩、表彰先进、提炼经验、撰写论文等。成果阶段是提高办学品位、层次的阶段。
四、寻求发展、不断创新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根本
学校特色的创建,根本目的是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摸索比较的办学实践中,办学思想不断得到端正,办特色学校的追求不断得到验证,办学质量逐步优化提高,有目标的创造性劳动日趋完善,学校不仅敢于突破他人,也善于突破自己,坚持学习、借鉴、探索、开拓,必结成果。在这一阶段,学校领导、师生更多地体验到创造性办学的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校成为社会认可、家长称赞的学校,以特色为突破口辐射全校,带动全校工作,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全面育人、面向全体学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创建学校特色,是高质量完成全面育人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全面育人与办与特色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追求更高的层次,提高学校品牌。首先办出学校个别特色,然后围绕着这种特色,努力建设并在学校活动中始终贯彻这种精神,使学校逐渐成为特色学校。经过进一步的坚持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发展成高层次的“名校”。而这一切必须是主动追求和实践的结果。
纵观世界,现代教育十分强调人的个性的发展,开发人的潜能,这是国际教育的大趋势。总之,办有特色学校是一种现代的办学思想,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
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个性的体现,即一所学校办得有独特风格和突出长处,具有被社会、同行等方面所共识的优异表现。独特性是学校特色的核心。
有人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是没有生气的学校。”学校特色的创建,使校长有可能从自己学校实际出发,去想自己的点子,去办自己的事。寻找新出路,使一些学校钻出死胡同,摆脱困境,获得发展,也可以使一些学校优中求精。
学校特色的创建,在层面、形式、模式上都有不同:有中学、小学、城市、团场。有办学管理、办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风格等。有隐性、显性等不同特色。
学校“特”应体现:与众不同、胜人一筹、自成体系、供人借鉴。
一、校长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关键
创建学校特色,校长必须具有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有明确的办学思路,知道做什么,该怎样做,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有不甘落后、开拓进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定的敏锐力和创造力。
还要有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团结、认同、互补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协同一致、敢于探索、不甘寂寞、有进取心的教师群体。
另外,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也是创建学校特色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必须形成为学校特色服务的,组织严密的,上下通畅的,环节相接、丝丝入扣的管理网络,保证学校的政令畅通。创建中既要有规章制度的硬性管理,也要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柔性管理,为教师创造一个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环境,确保学校特色创建成功。
如果有切实而坚韧的刻意追求,有不怕艰苦和挫折的意志,通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和努力,一定会使学校形成特色。
二、立足自身,找准定位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处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等各不相同,各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物质环境、人文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因地制宜,根据校情,找准定位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如学校在初定目标时,要分析校情,要看客观环境中的特定条件来制定目标。要证实其制约性,有的特色不合校情再好也不能搞。校长要善于发现、挖掘本校的某一方面的优势。因为特色项目的选定往往是以自身优势为基础的,要挖掘本校及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和教育、教师之所长,利用优势发展“特产”,形成浓郁的地方色彩、本土资源,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目标制定时,办学特色可以是学校整体的,也可以是方面部分性的或是项目单科性的。但脱离校情任何特色都会缺乏生命力。同时创建学校特色还应遵循时代性、科学性、民主性等原则。
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是创建学校特色的保证
创建学校特色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它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研究筛选阶段
分析总结本校优势,过滤出可供发展的风格特色的项目或方面;尽可能广泛地学习外地的办学经验,过滤出可借鉴的项目或方面,经过内外情况的比较分析,理性思考,筛选出创建学校特色的项目或方面,请专家论证指导,加以定位。
实践探索阶段
设计创建方案;组织进行实践,设计方案经慎重筛选定位后,要以理论为指导,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实践。实践中要求严密、制度化,要有实践记录,注意原始资料积累,根据实际不断修改方案。这是创建学校特色的主体工程,周期长,效果凸显慢。要有持久战准备,锲而不舍地一步步实现创建学校特色的目标。
积累完善阶段
这是成熟阶段,完成稳定的实验周期,经过调研、测评、验证、调整,其特色的项目或方面日趋完善。达到这三个阶段有三个标志:一是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师生中形成心理特定,办学特色在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范围内取得一致的认同。二是认识上实现升华,有感性上升到理性。三是新的办学机制形成良性循环,不再主要依靠主观的调控,而主要依靠客观规律支配。
这阶段要做大量额总结工作,如整理资料、展示成绩、表彰先进、提炼经验、撰写论文等。成果阶段是提高办学品位、层次的阶段。
四、寻求发展、不断创新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根本
学校特色的创建,根本目的是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摸索比较的办学实践中,办学思想不断得到端正,办特色学校的追求不断得到验证,办学质量逐步优化提高,有目标的创造性劳动日趋完善,学校不仅敢于突破他人,也善于突破自己,坚持学习、借鉴、探索、开拓,必结成果。在这一阶段,学校领导、师生更多地体验到创造性办学的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校成为社会认可、家长称赞的学校,以特色为突破口辐射全校,带动全校工作,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全面育人、面向全体学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创建学校特色,是高质量完成全面育人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全面育人与办与特色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追求更高的层次,提高学校品牌。首先办出学校个别特色,然后围绕着这种特色,努力建设并在学校活动中始终贯彻这种精神,使学校逐渐成为特色学校。经过进一步的坚持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发展成高层次的“名校”。而这一切必须是主动追求和实践的结果。
纵观世界,现代教育十分强调人的个性的发展,开发人的潜能,这是国际教育的大趋势。总之,办有特色学校是一种现代的办学思想,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