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初中数学“课堂训练”教学
【作者】 葛永梅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民族完全中学
【正文】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如:《图形的平移》一节课的教学可分为四个组块:平移概念、平移性质、平移作图和平移应用。在每一组块里面应及时安排适量的巩固练习,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得到平移概念后宜安排适量的辨别识图训练以巩固概念;通过自主探究得到平移性质后可让学生有机会及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以巩固性质;平移作图也是对平移性质的应用,教师示范后应立即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平移应用让学生欣赏平移在图案设计中的美妙应用,体验感悟数学之美。
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对练习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的前提。教师应对课堂练习的题目认真筛选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题型要丰富,具有代表性。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要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
2、所选择的题目宜精不宜多,使学生题做得少,但收获很多。
3、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有梯度。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4、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二、因材施教,课堂训练要有层次性
练习的设计要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出现异曲同工,一题多解的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通过例题,引出新的问题。理解二次函数的函数值给定一个值,就会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动手作出二次函数的图像,结合活动一方程的解归纳小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课堂训练的难易既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照顾基础好的学生,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新授课的选题应以基础题为主,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得下;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难度,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让他们都体验到数学思维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一般为6:3:1。如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习题:
1.下列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1) 5x-y=2 (3)2x-3=0 (4)xy=1 (5)4x+y
2.若x=-1,y=3是方程ax+5y=3的解,则a=
3.若x、y是正整数,求5x+2y=24的所有解。
这组的练习题因为考虑到是新授课,因此以基础题为主,稍难题为辅。三个题目之间思维层次逐步提升,保证了训练的层次性。
三、灵活形式,确保课堂训练的多样性
机械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取各种练习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1.针对性练习。这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增加的一种练习,便于攻其一点,逐步强化。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时,可设计这样一些实用问题:例1:在△ABC中,AD是高线,AE是角平分线,AF是中线.
(1) ∠ADC= =90°.(2) ∠CAE= = (3) CF= = (4) S△ABC=
例2:在△ABC中,若∠A=∠C=∠B,则∠A= ,∠B= ,这个三角形是 。
例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 )A. 6个 B. 5个 C. 4 个 D. 3个
例4: 在△ABC中,AD是高, AE、BF是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O,∠BAC=50°,∠C=70°,求∠DAC,∠BOA的度数.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多元化练习。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解法,灵活的练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四、大胆放手,确保课堂训练独立性。
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问题应设置在学生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内,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操作,不要一看学生做不出来就急于讲解,因为听懂不等于学会,学生自己通过艰辛思考领悟得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听讲得来的效果,我们要敢于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我们要特别强调独立书写解题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如有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在△ABC中,∠ACB=90°,AC=BC,过点C任作一条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试问:△ADC≌△CEB吗?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解答:∵ AD⊥MN于D,BE⊥MN,∴∠ADC=∠CEB=90°,又∵AC=BC, ∴△ADC≌△CEB(HL) 。
我们不能一看到学生出现错误的苗头就叫停并提示,应该有“胆量”和“气量”让学生先错下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原因,并重新寻找正确的证明思路。
五、精讲多练,注重课堂训练的反思
讲评要精讲,学生会的教师一定不讲,教师讲得一定是学生最想听的,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变个别学生的典型错误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讲评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善待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尽可能挖掘出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争辩、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予以修正,从而不断的深化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内涵,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上例,在讲评时除暴露、解析典型错误外,还应让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证明思路,最后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时,H L代表的是斜边、直角边,而并非是直角和斜边,在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时,有时也要用到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这样讲评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数学课堂上只有练习是不够的,还应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曾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同时通过反馈练习还能使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在上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时,学生在领会解法后,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出几道有代表性学生易出错的几个题目做小考试。从学生所做的练习中,寻找学生出错的原因,及时反馈给学生,即时检查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出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减少了错误的反复发生。
课堂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此谈点自己的个人见解,与同行共勉。
一、注重实效,课堂训练要有针对性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如:《图形的平移》一节课的教学可分为四个组块:平移概念、平移性质、平移作图和平移应用。在每一组块里面应及时安排适量的巩固练习,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得到平移概念后宜安排适量的辨别识图训练以巩固概念;通过自主探究得到平移性质后可让学生有机会及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以巩固性质;平移作图也是对平移性质的应用,教师示范后应立即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平移应用让学生欣赏平移在图案设计中的美妙应用,体验感悟数学之美。
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对练习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的前提。教师应对课堂练习的题目认真筛选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题型要丰富,具有代表性。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要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
2、所选择的题目宜精不宜多,使学生题做得少,但收获很多。
3、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有梯度。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4、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二、因材施教,课堂训练要有层次性
练习的设计要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出现异曲同工,一题多解的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通过例题,引出新的问题。理解二次函数的函数值给定一个值,就会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动手作出二次函数的图像,结合活动一方程的解归纳小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课堂训练的难易既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照顾基础好的学生,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新授课的选题应以基础题为主,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得下;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难度,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让他们都体验到数学思维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一般为6:3:1。如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习题:
1.下列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1) 5x-y=2 (3)2x-3=0 (4)xy=1 (5)4x+y
2.若x=-1,y=3是方程ax+5y=3的解,则a=
3.若x、y是正整数,求5x+2y=24的所有解。
这组的练习题因为考虑到是新授课,因此以基础题为主,稍难题为辅。三个题目之间思维层次逐步提升,保证了训练的层次性。
三、灵活形式,确保课堂训练的多样性
机械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取各种练习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1.针对性练习。这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增加的一种练习,便于攻其一点,逐步强化。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时,可设计这样一些实用问题:例1:在△ABC中,AD是高线,AE是角平分线,AF是中线.
(1) ∠ADC= =90°.(2) ∠CAE= = (3) CF= = (4) S△ABC=
例2:在△ABC中,若∠A=∠C=∠B,则∠A= ,∠B= ,这个三角形是 。
例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 )A. 6个 B. 5个 C. 4 个 D. 3个
例4: 在△ABC中,AD是高, AE、BF是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O,∠BAC=50°,∠C=70°,求∠DAC,∠BOA的度数.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多元化练习。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解法,灵活的练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四、大胆放手,确保课堂训练独立性。
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问题应设置在学生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内,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操作,不要一看学生做不出来就急于讲解,因为听懂不等于学会,学生自己通过艰辛思考领悟得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听讲得来的效果,我们要敢于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我们要特别强调独立书写解题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如有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在△ABC中,∠ACB=90°,AC=BC,过点C任作一条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试问:△ADC≌△CEB吗?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解答:∵ AD⊥MN于D,BE⊥MN,∴∠ADC=∠CEB=90°,又∵AC=BC, ∴△ADC≌△CEB(HL) 。
我们不能一看到学生出现错误的苗头就叫停并提示,应该有“胆量”和“气量”让学生先错下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原因,并重新寻找正确的证明思路。
五、精讲多练,注重课堂训练的反思
讲评要精讲,学生会的教师一定不讲,教师讲得一定是学生最想听的,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变个别学生的典型错误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讲评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善待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尽可能挖掘出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争辩、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予以修正,从而不断的深化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内涵,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上例,在讲评时除暴露、解析典型错误外,还应让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证明思路,最后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时,H L代表的是斜边、直角边,而并非是直角和斜边,在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时,有时也要用到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这样讲评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数学课堂上只有练习是不够的,还应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曾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同时通过反馈练习还能使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在上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时,学生在领会解法后,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出几道有代表性学生易出错的几个题目做小考试。从学生所做的练习中,寻找学生出错的原因,及时反馈给学生,即时检查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出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减少了错误的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