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

【作者】 赵 婷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镇初级中学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作出正确回答的教学行为方式。精要而恰当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思路的转变、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内化、思维的发展,是教师个体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
【关键词】课堂提问;具备“四性”;避免“五点”
【正文】
  在常规教学中,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能只靠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听来完成任务,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语文课上精要而恰当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思路的转变、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内化、思维的发展,是教师个体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算精当呢?笔者认为,精当的课堂提问要具备“四性”。
  一、 问题的提出要有科学性。教师要紧扣年级教学要求,从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原有知识储备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围绕课时目标,一节课设计一两个主干性问题,围绕主干精心设计铺垫性问题和延展性问题,使主干分明,不蔓不枝,众星捧月。主干性问题要统领课堂,是课堂的灵魂,通常情况下是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铺垫性和延展性问题要服务于主干性问题的突破和深化,做到科学有序。
  二、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课堂提问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中小学生学习知识,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课堂提问,应当用“对不对”这类判别性问题,或者“是什么”、“怎么样”这类叙述性问题作引子 ,把“为什么”这类说理性问题作为深入研究的重点,还要向学生提出“你由此想到些什么”不失时机的发展他们的延展性思维和立体性思维,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扩展,步步登高,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向高一级思维转移。
  三、 问题的形式要有选择。按照回答人数和方式来划分,课堂提问可以分成一人作答的独答式,众人齐答的群答式,寻求完满的追问式和补充式。独答式容易造成多数学生的训练空穴;群答式缺乏信息反馈的清晰度,而补充式思维定向,形式紧凑,节省课时,课堂安静;追问式迫使学生寻根求源,容易发现学生思维障碍,便于老师及时点拨和疏导。因此,课堂提问应当多用补充式和追问式,但也不排斥独答式和群答式。优秀学生基础较好,表达流畅,对后进生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和激励效能;简单问题群答式,群胆群威,有利于差生的积极发言,加快了课堂节奏。一节课采用哪种形式,老师要依据学情,相机行事,认真选择。
  四、 答案的评价要有及时性。学生的知识程度有高低,问题的内容有深有浅,答案的语言表达有长有短。学生既然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就要及时地尽可能准确地予以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是点头微笑,可以是口头赞扬,还可以是补充纠正,同时示意答完的学生落座,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而把自己放到启发引导和服务的位置上。学生思路受阻,老师要因势利导,找出症结。学生的思路一旦畅通,思维水平就会上升到新的高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界。
  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避免以下五点:
  一、 避免心中无数、无计划性
  作为语文教师,除认真备好课以外,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学生反馈到讲评,从语气到提问的技巧和艺术,问哪些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面对哪些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注意问题出现的连续性,提出的问题应该一环紧扣一环,不能盲目零散地进行。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连贯性。
  二、 避免“齐问”“齐答”
  “会不会”?“会”“是不是”“是”,“对不对”?“对”等,一部一答,表面上轰轰烈烈,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好,实则正好相反。在教师提问时,有的待进生条件反射,随声附和;有的干脆问而不答,或趁机干别的事。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先认真地进行思考,然后根据问题是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举手情况,点钟回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又不致于使有些待进生得过且过,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三、 避免“以点代面”
  教师提问时,如果有一个成绩差的学生与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举手之劳,教师多半会教后者回答。优等生固然很招教师的喜爱,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或怕课堂上出现冷场,反反复复地总是提问那些优等生。这样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长此以往,许多待进生就会觉得课堂提问与他们无缘,积极性受挫,干脆破罐子破摔,人为地制造两极分化。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向不同对象提问。难一点的问题向优等生提问,以防其骄气。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教学生动活泼,大面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 避免惩罚性的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讲的津津有味,有的学生则昏昏欲睡,有的做小动作或偷看别的书籍。教师发现后,通常借提问来惩罚,有时还加上几句热嘲冷讽的话,让学生下不了台,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期下去,势必产生对立情绪,造成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提问的方法和艺术,要让每个有上进心的学生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互相学习,相互竟争,提高成绩。
  五、 避免“冷面孔”
  有位教育家说过:“由活的人说出来的话,不单是只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和感情的,这里有交谈者一副兴致勃勃的面孔.......”。由此可见,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可在此教师在学生面前总爱板着一副“冷面孔”,好象不这样,就显不出自己是一位严师。其实这样,不但教学效果欠佳,而且无形地筑起了一堵难以与学生沟通的墙,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有热情、信任的目光注视着,期待着,不能操之过急,不论答对与否,都应以热情的话语给以鼓励与希望,切不可板起冷面孔,严厉训斥,让学生望而生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语文课提问技巧大有讲究,只要具备“四性”,避免“ 五点”,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 《语文报》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