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例谈

【作者】 罗振峰

【机构】 贵州省务川县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导入,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进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并能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成功的授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文教学;导语设计;学生
【正文】
  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我认为:除了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时间和方式等因素外,把好课堂教学之开头关——导语的设计和运用同等重要。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做的东西感到有趣。”有趣的开头能马上引起学生好奇,聚精会神,很快进入我们所创设的情景中。本人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法,巧妙地运用导语,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融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对中职学校部分语文课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一、 增添情趣,先声夺人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和语言一样,都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但音乐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更细腻、深刻、生动。人类创造了音乐,音乐也教化着人类,孔子听完大韶乐后就曾“三月不知肉味”。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们的情感是相同的,人们的感受是一致的,音乐创造了巨大的魅力,用别具情趣的乐曲来进行导课,效果绝对要比没用的好百倍。因为是为语文服务的,故宜选取精短、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耽搁学生的学习。例如,笔者在上贾平凹《月迹》一文时,分别选了《弯弯的月亮》和《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两首歌曲的前几句,播放音乐请学生听,要求学生要用心聆听,歌曲中描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一阵舒缓、优美的乐曲过后,学生得出结论,曲中月亮是弯弯的,圆圆的。学生感觉既轻松又愉快,学习积极性高涨。又如,在上到词三首中的一首《虞美人》时,播放了《虞美人》这首歌曲,低沉、伤感、绵长的音乐,把学生的思想带入了一种与诗人同愁、与诗人同悲的情境之中,对于学生学习该课的知识点就比较容易了。
  二、 运用谜语+提问,激发兴趣
  对于在语文课堂上猜谜语,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势利导,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例如,在上到鲁迅先生的《药》一文时,笔者给学生出的谜语是:走进药店(打一成语)。
  “自找苦吃,”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出问题。
  又问:“人在什么情况下吃药?”
  答:“生病。”
  问:“大家生病时吃过药吗?”
  答“吃过。”
  问:“都吃过哪些药呢?”
  答:“感冒药。”
  问:“听说过人血馒头这种药吗?”
  答:“没听说过。”
  “那好,让我们来看一看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写的《药》这一篇文章中人血馒头能不能治病?”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很集中,飞快的打开语文课本,认真地阅读起来,都想快速找到答案。老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很容易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讲新课就变得轻松多了。又如,在上到孙犁同志写的《荷花淀》一文时,笔者给出的谜语是:出污泥而不染(打一植物)。“荷花。”学生也能很快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大家见过一望无际的荷塘吗?”“没见过。”“荷塘里无边无际的荷花美不美?”“美。”“大家想不想看?”“想。”“那好,请打开语文课本第74页中的《荷花淀》,在课文中我们就能看到无边无际的荷花,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深呼吸一次,感觉荷花的阵阵清香。” 这是两个看似很肤浅、很幼稚的师生对答问题,其时,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是很恰如其分的。通过这样的导语,就能顺理成章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讲笑话,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讲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故事、笑话,或者模仿人物的某个动作,都会使课堂教学横生几多妙趣,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入到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笑语,谁都爱听,还能雅俗共赏。要让学生在笑声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例如:我在上到《笑话里的语言学》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财主,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他总想图个吉利,对于家人和仆人都要求要说吉利话,以图吉利。有一年除夕之夜,他和仆人拿着梯子到大门外贴春联,然后他对仆人说:“我如果贴高了,你说平安,如果我贴低了,你就说健康。”贴完之后,他问仆人:“怎样?”仆人说:“既不平安也不健康,刚好合适。”故事讲完,学生们都哄堂大笑。既轻松又愉快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课堂教学,选择适合的教材,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导入技能 结束技能》       王宝大等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2]《名师语文教学导入赏析》     陆友松      特级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