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高 艇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
【正文】
化学中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如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反应中键的断裂和形成、电子的得失、原电池中粒子的移动等微观的抽象的模型或过程,常规的教学讲演运用的挂图、模型等静态教具,缺乏直观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仅可以把图形、文字动画、声音、色彩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可以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看到的过程形象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抽象的化学知识,剖析物质的微观结构,展现化学变化的动态过程。如在乙醇的性质教学中,乙醇分子内不同化学链断裂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其性质和断键规律是本节的难点。利用CAI课件,制作成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分子内的键的断裂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掌握其性质的反应机理。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互动
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应从传统课堂中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技能的指导者,也就是由讲解员变成了导航员,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搜集学习信息,从而将演讲式的教学过程转向讨论式、推导式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励学生探究学习;开启思路,揭示学习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强化要点、通过动感十足的影片引起学生注意等,使教学措施落实得当。在上课的过程中,让每位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教师再从中进行引导实验、总结规律、归纳知识要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教学
情景是使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求知的课堂情景、成功的课堂情景,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通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动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就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氮和氮的化合物》这一部分有句彦语“雷雨发庄稼”,怎样解释这彦语呢?要做实验是不可能的,我从网上清华同方资源库中找到了“雷雨发庄稼”的教学动画,这动画形象、生动,用在教学上,使学生很容易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雷电的作用下,有小部分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雨水转化为硝酸,硝酸遇土壤转化为能被庄稼吸收的硝酸根离子,雷雨后相当于给庄稼施了一次氮肥,这就是为什么有“雷雨发庄稼”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老师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真是一举两得。再如甲醇、一氧化碳的中毒现象及原理等许多新课教学都可以利用开发软件制作成如意的教学情景。
四、有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想象力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例如:学习“离子键”时,可通过动画处理:画面上先有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模型,随后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钠原子最外层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可以较好的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形成条件,使教学难点顺利的得到解决。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就不能真正体现,很多实验(如危险性大、设备要求高的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样就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飞溅的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再如加热胆矾晶体实验,如果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水流入试管底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又变成蓝色就会致使实验失败,将这一过程拍成录像,通过多媒体再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与问题。只要教师敢于利用信息技术,同时紧紧结合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必能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衡量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随之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正以其丰富、开放和交互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现抽象的化学知识化学中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如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反应中键的断裂和形成、电子的得失、原电池中粒子的移动等微观的抽象的模型或过程,常规的教学讲演运用的挂图、模型等静态教具,缺乏直观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仅可以把图形、文字动画、声音、色彩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可以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看到的过程形象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抽象的化学知识,剖析物质的微观结构,展现化学变化的动态过程。如在乙醇的性质教学中,乙醇分子内不同化学链断裂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其性质和断键规律是本节的难点。利用CAI课件,制作成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分子内的键的断裂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掌握其性质的反应机理。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互动
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应从传统课堂中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技能的指导者,也就是由讲解员变成了导航员,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搜集学习信息,从而将演讲式的教学过程转向讨论式、推导式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励学生探究学习;开启思路,揭示学习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强化要点、通过动感十足的影片引起学生注意等,使教学措施落实得当。在上课的过程中,让每位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教师再从中进行引导实验、总结规律、归纳知识要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教学
情景是使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求知的课堂情景、成功的课堂情景,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通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动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就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氮和氮的化合物》这一部分有句彦语“雷雨发庄稼”,怎样解释这彦语呢?要做实验是不可能的,我从网上清华同方资源库中找到了“雷雨发庄稼”的教学动画,这动画形象、生动,用在教学上,使学生很容易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雷电的作用下,有小部分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雨水转化为硝酸,硝酸遇土壤转化为能被庄稼吸收的硝酸根离子,雷雨后相当于给庄稼施了一次氮肥,这就是为什么有“雷雨发庄稼”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老师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真是一举两得。再如甲醇、一氧化碳的中毒现象及原理等许多新课教学都可以利用开发软件制作成如意的教学情景。
四、有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想象力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例如:学习“离子键”时,可通过动画处理:画面上先有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模型,随后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钠原子最外层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可以较好的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形成条件,使教学难点顺利的得到解决。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就不能真正体现,很多实验(如危险性大、设备要求高的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样就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飞溅的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再如加热胆矾晶体实验,如果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水流入试管底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又变成蓝色就会致使实验失败,将这一过程拍成录像,通过多媒体再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与问题。只要教师敢于利用信息技术,同时紧紧结合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必能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