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体育教学要抓住学生特点重视基础知识

【作者】 蒙 义

【机构】 贵州省独山县为民中学



【正文】

  

      当前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对体育基础知识课的教学,不仅要认真上课,而且要认真组织好、教好、积极完成基础知识课的教学任务。作为体育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特点,遵照体育大纲要求认真上好体育课。特别是基础知识。

  中学体育基础知识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教材内容,属于理论性、知识性教材,要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学校体育基础知识课不容忽视。体育教学不仅是室外教学或是在操场指导训练,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适应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做法。
  一、根据学生实际提高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上体育课,必须与学生讲清学习的重要性,根据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点,探索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为制定中学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例如我在给初中一年级学生上入学的第一次课时,我认真分析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它意味着同学们已经从童年步入了少年时代,这是人一生中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抓住这一特点,本次课我以《体育与健康》大纲为依据,根据我兴义八中新生的特点,安排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部分中“体育锻炼的好处”、“了解自己的身体形态”为主要内容,融入体育课堂常规。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多少年来体育理论课常常被视为枯燥、乏味不好上的课而因此被轻视,而我认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至关重要,它可以为今后上好室外体育课做好铺垫,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我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抓住初一新生对事物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了动画效果的课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运动生理常识,提高运动兴趣取的较好的效果。
  二、了解学生锻炼方法,利用竞赛激趣
  在科学的体育基础知识指导下,迅速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以及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使学校体育不断出现新的局面。学校体育基础知识课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对低年级学生选择“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与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的关系”、“体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营养、卫生习惯和健康”、“运动卫生常识”等课题。对高年级学生可选择理论性较强的课题。如“什么是体育”,阐明体育的概念、起源、发展、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还可选用“体育与德育、体育与个性形成”:“青少年生理弋心理特点和体育”等课题,阐述体育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毒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性,了解与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坚持终身锻炼;了解体育锻炼与性格、意志、情感和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还可安排体育知识和竞赛知识方面的课题。
  三、根据学生体质,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学校体育基础知识课的加强,必将对学校体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常说,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掌握它,也只有认识了事物,才能驾驭它。同样道理,学生在大量的实践课学习过程中,必须同时向学生传授一定体育基础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掌握体育锻炼的原理、原则、内容、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只有当学生有了正确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时,才能摆正体育的位置、端正学习态度、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真正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科学地进行锻炼。对初二和初三年级的学生可选择有关“青春期与体育”、“体育与智育智力的关系”、“体育卫生知识与安全”等题目。对女生应重点选择“月经期间能否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对体质较弱的学生多、锻炼又较差的班,可选择“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与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与提高学习成绩的关系”、“运动时易出现的几种现象”、“身体检查与素质评价”等课题。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锻炼的兴趣、重视与关心自己健康,从而端正态度、克服困难、坚持锻炼。对于体质较强,锻炼较好的班,可选择“田径体操或各种球类运动的意义、起源与发展、水平与成就、优秀运动员事迹”、“什么是运动负荷及调整方法”、“怎掸锻炼健美”、“什么是避度疲劳”、“运动卫生知识与安全”等课题。进一步丰富他们的体育文化知识、活跃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教养。
  体育教师的职责也因此更加明显加重,逐步了解和掌握其发展规律。要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增加体育基础知识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体育锻炼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来作指导。要探索中学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适应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