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 周祥昆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赛文中学
【正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然而,在物理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实施起来却存在一些困难。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教学时间的问题
实验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但是在初中阶段每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而且物理每周的课时又只有2——3节。物理教材的内容从章节数来看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多,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完成新教材安排的这些内容却是需要很多时间的。比如科学探究课虽然一共才11节多,但是一节课的内容一般需要3节课时才能完成。
2.仪器设备的问题
新的教材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设备。目前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都还是前几年“普九”、“普实”验收时根据老教材的实验配备的。由于经费的原因新教材安排的实验活动很多都不能开展。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并不能让每个学生进行,还是由教师一人或者教师同几个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演示。
3.探究的习惯问题
很多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动手的习惯,没有探究问题的爱好和欲望,因此,教师布置实验探究任务希望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等。很多学生一说做实验就精神来了,别以为每个学生都是有目的地准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其实他们当中有一些是抱着好玩的心理进实验室的,他们认为实验课好看、热闹、没有课堂作业。有时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没有动过手,完全是一个看客。
二、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流、学会做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即实验探究活动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结论的隐蔽性。既要使广大学生都乐于探究,又要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要让他们感到不探究就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或者不探究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在哪里。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实验有更多的探究内容。真正使新的教学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矛盾,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8年级《运动和力》这一章探究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探究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关系等等内容就可以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到操场上,从一节课时改为两节课时上。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开展各种迷你小实验,如用废旧牙膏皮制作小船、用饮料瓶制作潜水艇、用排液法称物体的质量等等。学习光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在课外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制作幻灯片、针孔成像机、用照相机开展摄影活动、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学习电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课外设计安装各种要求的电路、对电学中的规律课外再深入研究。检修家庭照明电路,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
3.加强实验探究的准备工作
无论是开展什么实验,学生在实验前教师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扫清障碍,同时教师必须课前为学生作好物质准备。因为学习是一种继承和创新,很多知识是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总结出来了的,作为教师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提供实施实验的场地等。有些设备学校没有,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带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课前自制有些设备。其次有些实验的结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探究时很可能不能得出完善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先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探索更好的实验办法,以便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指导、提示和点拨。
4.教师带头开展实验探究
我们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动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师从小学开始的教学行为有关。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经济的悬殊、城市和农村的悬殊,从小学到中学很多教师都是将教材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组织改为演示实验,更差的情况就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演示实验。我们很多教师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但就是缺乏动手的能力和习惯,我认为教师在进行课改实验时首先应当身体力行,像物理教师欧姆一样,对学生探究的内容教师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带动下潜移默化的学到很多探究的方法和渗透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
5.探究活动和知识学习并重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我认为不能完全否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鉴于初中阶段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设施的限制、学生认识物理的能力的限制等诸多因数,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只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每节课都有一个探究能力作为重点。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视是大家的共识,物理教学必须体现实验科学的教学规律,注重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怎样才能将新课程改革搞得更好,这是一个有必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教学时间的问题
实验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但是在初中阶段每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而且物理每周的课时又只有2——3节。物理教材的内容从章节数来看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多,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完成新教材安排的这些内容却是需要很多时间的。比如科学探究课虽然一共才11节多,但是一节课的内容一般需要3节课时才能完成。
2.仪器设备的问题
新的教材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设备。目前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都还是前几年“普九”、“普实”验收时根据老教材的实验配备的。由于经费的原因新教材安排的实验活动很多都不能开展。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并不能让每个学生进行,还是由教师一人或者教师同几个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演示。
3.探究的习惯问题
很多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动手的习惯,没有探究问题的爱好和欲望,因此,教师布置实验探究任务希望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等。很多学生一说做实验就精神来了,别以为每个学生都是有目的地准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其实他们当中有一些是抱着好玩的心理进实验室的,他们认为实验课好看、热闹、没有课堂作业。有时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没有动过手,完全是一个看客。
二、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流、学会做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即实验探究活动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结论的隐蔽性。既要使广大学生都乐于探究,又要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要让他们感到不探究就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或者不探究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在哪里。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实验有更多的探究内容。真正使新的教学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矛盾,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8年级《运动和力》这一章探究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探究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关系等等内容就可以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到操场上,从一节课时改为两节课时上。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开展各种迷你小实验,如用废旧牙膏皮制作小船、用饮料瓶制作潜水艇、用排液法称物体的质量等等。学习光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在课外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制作幻灯片、针孔成像机、用照相机开展摄影活动、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学习电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课外设计安装各种要求的电路、对电学中的规律课外再深入研究。检修家庭照明电路,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
3.加强实验探究的准备工作
无论是开展什么实验,学生在实验前教师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扫清障碍,同时教师必须课前为学生作好物质准备。因为学习是一种继承和创新,很多知识是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总结出来了的,作为教师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提供实施实验的场地等。有些设备学校没有,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带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课前自制有些设备。其次有些实验的结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探究时很可能不能得出完善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先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探索更好的实验办法,以便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指导、提示和点拨。
4.教师带头开展实验探究
我们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动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师从小学开始的教学行为有关。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经济的悬殊、城市和农村的悬殊,从小学到中学很多教师都是将教材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组织改为演示实验,更差的情况就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演示实验。我们很多教师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但就是缺乏动手的能力和习惯,我认为教师在进行课改实验时首先应当身体力行,像物理教师欧姆一样,对学生探究的内容教师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带动下潜移默化的学到很多探究的方法和渗透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
5.探究活动和知识学习并重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我认为不能完全否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鉴于初中阶段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设施的限制、学生认识物理的能力的限制等诸多因数,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只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每节课都有一个探究能力作为重点。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视是大家的共识,物理教学必须体现实验科学的教学规律,注重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怎样才能将新课程改革搞得更好,这是一个有必要继续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