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特殊学校听障学生思品教学之我见

【作者】 石瑞平

【机构】 新疆伊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心理素质;培养途径
【正文】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明确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把握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提高德育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掌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质量,本人从工作的实践中提出几点看法供同行们商讨。
  一、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认真学习、转变思想,宣传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思想,破除陈旧的教学观念,把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上来。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去看待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克服传统教学上重智育,轻德育,忽视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弊端,探索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2.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求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如通过参观、访问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懂得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共同教育,做好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如何,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的严格要求和具体措施,也依赖于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学校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但家庭是儿童无形的学校,家长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家庭的密切配合,抓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为此,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联系会”等,既使家长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又使家长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适应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健康心理的环境氛围
  听障学生由于有自卑、猜疑的心理特点,对别人对他的态度和评价格外敏感,甚至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脸上的细微情绪变化都非常注意,反映格外强烈。因此,要使听障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在教育中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表里如一、以身作则。老师要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要体谅学生各方面的困难,注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不论学生怎样都要真正把听障人放到“人”的位置上,不能有任何歧视瞧不起的心态。
  老师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禁忌讽刺挖苦学生,也不宜说反话,对于正常的学生来说不讽刺、挖苦,不体罚和变相体罚,这都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对听障学生更要注意,不能忽视这一点,更不能用粗暴的简单的处理方法。
  另外,教育者要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随便开玩笑,给孩子们起绰号,什么疯子、傻子、哑巴等等。虽然他们听不到,但反映出来的是你对残疾人教育的态度,随便说笑听障人,极容易让别的学生仿效而产生不良后果,又有损教育者的威信。
  三、挖掘思想品德课中心理素质因素,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1.在低年级培养合群心理,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绝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他们为掌上明珠,骄纵溺爱,他们要什么给什么,要怎样就怎样,加上家庭生活环境中又缺乏同龄伙伴,逐渐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一切以“我”为中心,滋长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不合群心态,刚入学时,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非常陌生无法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不合群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僻的性格,长大了走上社会就不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的培养,进行人际交往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在中年级培养自我意识,克服自卑心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等,自我意识的培养,是思想品德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儿童的成长,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中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0岁左右,这一时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不强,一旦受到挫折就产生不稳定情绪,甚至产生自卑感。比如有些后进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一旦别人曲解他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不满而受到了压抑,长期以往恶性循环,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心灵扭曲。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取得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辅以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会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找到一种克服自卑感,发展自我的途径。
  3.在高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耐挫心理的疏导。
  在这一时期,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少年儿童活动的天地日趋扩大,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家庭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无所适从,因此,萎靡不正,失去进取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变成有心理障碍的人。
  总之,心理素质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只要我们从观念上、意识上牢牢树立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思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就一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